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2022-06-24 00:39
原標題:巫溪:讓“沉睡”荒山坡變振興“致富園”
在巫溪縣鳳凰鎮石龍村沃柑產業園,村民們穿行在果樹之間忙著除草、施肥,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家沃柑產量近3000斤,賣了6千多元。”“今年初掛果,就有了效果,來年肯定還會更好。”……不遠處,幾位村民正相談甚歡,露出開心的笑容。說到石龍村沃柑產業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巫溪縣人大代表、石龍村支部書記姚盛丕。
尋找產業解難題
石龍村位于巫溪縣鳳凰鎮,該村雖地處城郊,但受山地多、平地少、土地零散等自然條件影響,一直缺乏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薄弱,加之村里大部分青壯年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缺乏,導致了村里大部分土地閑置。
2018年,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面對石龍村貧困戶無穩定增收渠道、村集體經濟空虛等實際困難,作為村支部書記的姚盛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擺脫現狀,他開始認真分析研判起自身的優勢和短板,并積極主動帶領村支兩委到市區及周邊區縣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市場行情,想要通過發展產業來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石龍村村民真正走上致富道路。“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只有產業發展的路子選好了,村民才有致富的希望。”姚盛丕說。
2019年在市柑研所考察學習期間,姚盛丕了解到沃柑的采收季節長,且與其他品種錯峰上市,市場前景廣闊。后經專家組實地考察,確定石龍村的土壤、光照、溫度等條件均適宜種植晚熟型沃柑,在經過村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多次討論研究后,最終決定將沃柑作為石龍村發展的主導產業。
積極引導獲支持
在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后,如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至關重要。“種植水果本身就有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的特點,加上部分村民對村干部不理解,認為是在謀私利,工作推進起來很困難。”回憶當時的情況,姚盛丕直搖頭。
面對村民的質疑,姚盛丕始終沒有放棄,他拿出“把嘴巴說干、把牙齒磨平”的態度,逢會必講、逢人必說,不管天晴下雨,都走村入戶進行宣講。同時,他還充分整合了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大會,牽頭建立“院壩大講堂”,村干部帶頭講、老黨員示范講、社會賢達鞭策講,既講政策、又講技術,既講市場、又講風險,向村民群眾講清楚了“為什么要發展產業”“怎樣去發展產業”這兩個問題。最終,全村598戶村民一個不落的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形成了村民主動參與、積極支持的良好局面。
2019年,石龍村積極推行實施“三變改革”模式,成立了全縣首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成員598戶),并注冊登記田園美農業專業合作社(555戶);整合多年撂荒地425畝,聚集分散土地1375畝,集中統一種植沃柑1800畝,整合市縣產業資金369萬元;有機結合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將全村1054.3畝退耕還林部分管護資金折股52.715萬元。最終確定全村共有股份2221.715股,其中集體經濟組織占369股(1股/1萬元),土地股占1800股(1股/1畝)。農民成員利用退耕還林資金入股52.715股(1股/1萬元),石龍村全部實現由村民向股民和股東的轉變。
科學規劃見效益
產業定了,人心齊了,接下來就是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利益鏈接機制。為進一步激發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姚盛丕與村支兩委圍繞石龍村沃柑產業發展進行了認真思考和探索,最終選擇采用“黨支部+經濟聯合社+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
在沃柑產業在前期發展未見效益階段,村民無保底分紅。在產業發展取得效益后,所獲得的收益部分,首先由專業合作社扣除本年度產業發展成本并提取20%左右作為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最多不超過200萬元)用于再生產,剩余部分由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和專業合作社按占股比例進行分紅。其中,村集體占比17%用于公共服務和建設、解決困難群體問題、補貼村干部待遇和經濟合作聯合社所有成員(2416人)進行再分配;專業合作社占比83%,由土地入股戶(555戶)按入股面積進行分配。
履職盡責促發展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姚盛丕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自石龍村發展產業以來,他經常利用空閑時間走訪村民,收集村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產業發展的期望,多次提出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幾年時間里,石龍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沉睡”的荒山變成了如今靚麗的沃柑產業園。據了解,園區的建設帶動了周邊近50戶村民就業,每一年,石龍村都將支付園區工人近70萬元的勞務工資,村民個人最高收入可達18000元。此外,石龍村共爭取到產業發展資金近2000萬元,發展了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建設;微噴、監控設備安裝;修建硬化產業路、產業橋、產業人行便道;開展產業技術培訓、園區后期管護等相關工作,為石龍村沃柑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原來這里就是個荒坡,現在栽上了果樹,我們現在不用出門打工就可以就近掙錢,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村民冉啟英忍不住感嘆。
今年,園區內的1800畝沃柑樹已經開始初掛果,預計到2024年,沃柑將進入盛產期,屆時,沃柑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這讓不少村民都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現在村民們都充滿了干勁,希望來年的沃柑結地更大更甜,賣個更好的價錢”望著園區內一片片的沃柑樹,姚盛丕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農業農村部 體育總局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民族文學創作座談會在南寧舉行
博羅麻陂創新掛鉤模式推動鄉村振興
齊驥: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人才振興要打好融合牌
河北館陶:雞雛孵化“啄”開致富路
汝州:花田里生態經濟讓鄉親們增收致富
打造“紅色引擎”,賦能鄉村振興!陳珍禮督導檢查紅色美麗村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