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訊江蘇 2022-09-05 13:09
正值夏糧豐收季,江蘇大地處處金黃一片,麥香盈倉,更多的好消息不斷傳來……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再次表彰江蘇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大、任務完成質量高、建后管護效果好,明確2022年在分配中央財政資金時將通過定額補助予以傾斜支持。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關鍵一步。近年來,江蘇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投入,“托底”糧食安全,“端穩”中國飯碗:“十三五”期間,全省建設高標準農田2460萬畝,總投入超420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約4600萬畝,耕地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個百分點。
日前,江蘇省財政廳發布消息,今年,省財政統籌安排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5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有力保障全年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40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0萬畝任務,確保全省糧食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
加大高標準農田資金投入
促進糧食畝產“節節高”
秧苗青翠,機聲隆隆。麥收剛過,種糧農民又開始忙著醞釀下一季的豐收。
“小麥已經收完啦,超過100多萬斤了!最近忙著水稻插秧呢。”徐州開發區徐莊鎮吳集村種糧大戶周廣林忙碌在田間尤為感慨,他盤算了下,自去年建成高標準農田后,每畝產量提升了約200斤,承包的1000畝地,平均畝產量達到1400斤。
為何能增產?周廣林細說了建設高標準農田前后的變化:之前灌溉費時費力,要從河里的泵站抽取水,再引入農田,這一過程要兩個小時;如今,農田灌溉系統自動噴灑,還避免了跑水、漏水,每一處秧苗都能“喝”飽水,自然茁壯而生;從前農田零散,渠道雜亂縱橫,農機無法駛入,農民施肥、插田都靠肩挑手扛,種糧辛苦,產量效益還很低下……如今,莊稼地“連田成片”,更修起寬敞平整的配套水泥路,農機穿梭其間,起壟、覆膜、點種方便又高效。對于今年的“穩產增收”,周廣林信心滿懷,他說,今年還將投入50萬元,引進農業“北斗系統”,以后農機插秧、作業將更精準。
倉稟實,天下安。糧食是安天下的產業,而土地又是糧食的“命根子”,只有好田好地好水才能種出好糧食。
“今年咱家種植的14畝‘煙農’19小麥,收糧2萬斤,平均每畝產糧1400多斤,大旱之年能有大豐收,這多虧咱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最近,在連云港東海縣山左口鎮團林村東麥田里,村民石磊打捆秸稈,滿眼笑意。2018年,團林村6000畝農田被省確定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余萬元,農田道路全部硬化,配套橋涵閘,改大口井為機井,全村農田實現旱能灌澇能排。
確保“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是核心。去年,省財政廳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等省有關部門,邀請河海大學等專家參與,在調研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江蘇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并經省政府同意,明確自2022年起,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投資標準由每畝1750元提高至3000元,畝均標準增長71.4%。
提高投資標準的同時,江蘇還調整了省與市縣分擔比例,蘇北、蘇中、蘇南地區市縣財政分別分擔20%、40%、60%,其余由中央和省財政補助?!敖K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主要集中在蘇北、蘇中,占全省的97%,省以上補助資金占各級財政投入的79%。”省財政廳農業農村處副處長曹潔表示,這是落實好省財政承擔地方投入主要支出責任的要求,更將“精準發力”,為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積極發揮財政政策效應。
確保建設“高標準”
確保高標準農田建一畝、成一畝,“真金白銀”的支持至關重要,除加強省級財政的資金保障外,還需各地積極鞏固、拓展籌資渠道。
當前,江蘇不少地方已形成財政投入為主渠道、社會資本參與、收益農戶籌資酬勞的“多元籌資”機制。
徐州規劃,2021~2030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74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5.5萬畝。為推進目標盡快達成,今年5月,工行徐州分行審批通過了1.8億元項目貸款,目前已投放1億元,將助力建設徐州新沂市港頭鎮、時集鎮、棋盤鎮、墨河街道和唐店街道5個鄉鎮及街道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達98305畝。徐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項目正處于施工階段——“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新畫卷可期可待。
“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要求高,投入資金量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加快項目‘又好又快’推進的有效舉措?!眴|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陸慶輝介紹,當前正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融資新模式,目前,省農發行已下達啟東高標準農田建設信貸資金指標一期貸款7億元,二期貸款15億元。根據建設規劃,2021~2025年擬建設高標準農田23萬畝。
有了“高標田”,“富民田”正越來越多,“新農民”也在廣闊田野找到希望。陸慶輝感慨說,這些年,啟東市因“高標田”誕生了總計1600多個骨干種糧大戶,連年獲得畝均500元以上凈收益?!斑@些‘收益’不僅裝進鄉親口袋,還反哺‘高標田’建設,啟東市261個行政村,除少數城郊村外,村村都從‘高標田’建設溢出的‘占補平衡’土地面積中,獲得國家及省、市給予的獎勵,總額超1億元,進而反哺農業、造福鄉親。”
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產生的占補平衡等相關收益,可反哺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副處長王景成介紹,2021年全省核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1.5萬畝,預計可實現收入15.9億元,其中9.4億元將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此外,江蘇還在積極引進社會投融資,鼓勵和引導受益農戶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數據顯示,全省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引入社會資金3.01億元。“社會資本投入提高了項目建設投資標準,強化了項目區設施配套,較好地發揮了項目效益。”王景成補充表示。
創新管理方式
為建設開啟“快進鍵”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民群眾提前受益,近年來,江蘇創新管理方式,積極推行“先建后補”試點,進一步促進土地合理流轉,成片規劃、成片發展,打造示范區。
“在資金使用方式上,我們提出允許地方采用‘先建后補’方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曹潔介紹,自2020年以來,江蘇已在蘇州、南通、泰興等地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先建后補”試點,市縣提前組織編制項目初步設計,市級評審立項后即可組織實施工程建設,當前,“先建后補”項目已納入全省年度項目實施計劃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定。
蘇州湖河密布、水網密集,呈現水田相依、田水相隔狀態,農田連片規模小,零碎化程度高,因此,工程措施覆蓋面小、施工難度大,導致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成本高。蘇州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小玫介紹,基于這種現狀,蘇州統籌市、縣(區)、鎮各級財力,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實現共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保障模式。
當前,蘇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由鄉鎮組織實施——太倉市沙溪鎮泰西村6000畝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項目,結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增加縣級投入1400余萬元用于土地平整、道路黑色化等工程,種田大戶稱贊道“穿著皮鞋就能下田”;吳江區橫扇街道1600畝中央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項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利用自籌資金將東西兩個片區之間的高崗地削平連通,增加水稻種植面積44.55畝,并建設了農橋和硬化道路,實現稻田美顏、農機易行、村民方便的多贏格局。
推行“先建后補”試點,南通有效化解了農時與建設的矛盾。“過去,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般在春節后三四月份批復,六七月份完成招標,在水稻種植期往往無法施工,導致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支出進度慢,項目效益發揮遲。”南通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金海表示,去年下半年起,當地積極推行“先建后補”的建設模式,實現了早立項、早審批、早開工,所有工作均可提前半年開展。當前,全市45個共40.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均已開工,截至5月20日,全市項目建設進度達到40%以上,預計10底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實現當年項目,當年建成,當年發揮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關乎農民切身利益,更事關“大國糧倉”的根基,不能“一建了之”,還要時不時“回頭看”建設質量,以及管護、配套情況?!盀樘岣吒鞯毓茏o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升管護成效,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獎補資金,對管護工作責任落實、管護成效明顯的地區實施激勵,確保高標準農田各項配套設施長期發揮穩產、增效、增收功能。”曹潔介紹,近兩年,江蘇財政額外投入近千萬元,對管護工作責任落實、管護成效明顯的地區實施激勵,確保高標準農田各項配套設施長期發揮穩產、增效、增收功能。
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執行力度,每年11月底前,省財政會將下年度預算總量的70%提前下達市縣。據悉,下一步,江蘇將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的戰略機遇,繼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圍繞“十四五”末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5000萬畝目標,科學規劃、有序推進高質量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500萬畝,努力將“藏糧于地”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寧夏紅寺堡:多舉措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
江蘇徐州:智慧農機多了,而氮肥用量少了
田好裝備新 種地更“智慧”——安徽廬江縣提升高標準農田生產能...
齊驥: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法治藍皮書: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
援企穩崗、助企紓困……多地人社部門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出系列政策...
2021年中央財政收入超9萬億元
胡春華:扎實有力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