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2022年6月17日 第08版 2022-10-10 11:15
中央網信辦等10個部門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著力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引領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
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場所設施為村民公共行為提供服務,并依托各種活動或儀式構筑文化價值。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就是一個由普通意義的物理空間向有寄托意義的精神場所升華的過程,關鍵在于有內涵、有生命力,可參與、可持續發展。推進鄉村公共文化設施數字化建設,創建鄉村公共文化數字空間,是新時代重塑鄉村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舉措。
借助數字技術,擴大鄉村傳統公共文化空間影響
伴隨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鄉村傳統公共文化空間功能弱化、逐漸走向衰落。但鄉村傳統文化仍具有較強張力,比如花鼓戲、賽龍舟、舞龍舞獅等傳統民間文化活動依然受到村民喜愛。因此,借助數字技術擴大鄉村傳統文化的空間影響力,對于提升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傳承好鄉村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加強大數據建設。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產生活大數據資源建設,推動“互聯網+”向傳統公共文化空間滲透,推進鄉村傳統公共文化空間的數字化升級。二是充分運用AR(增強現實)技術。比如在宗祠、戲臺等傳統公共文化場所應用AR技術,下載APP掃描建筑空間圖譜,就可生動再現祭祀等傳統儀式活動場景,從而打破時空局限,使漂泊在外的游子也能同步體驗情感追認,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和諧延續。三是運用VR技術強化沉浸式體驗。比如采用三維、全息、全景方式來展示花鼓戲等民間文化活動,讓空間和技藝“活”起來,給受眾帶來全方位、沉浸式體驗。
開發數字場景,提升鄉村現代公共文化空間活力
鄉村現代公共文化空間是新時期由國家主導建設并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的場所,比如鄉村文化站、農家書屋、鄉村體育健身和電影放映場所等。但調研表明,一些鄉村現代公共文化空間呈現內向、封閉特點,村民參與度、滿意度不高,顯得秩序有余而空間活力不足。開發數字場景,是提升鄉村現代公共文化空間活力的建設方向。
一是打造數字文化展示場景。依托數字化改革,打造數字展示新模式。以文化廣場、文化長廊、非遺場所為載體,利用數字技術研究和展示當地傳統農耕生產生活器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鄉村現代公共文化網絡空間,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二是實現不同數字平臺互聯互通。利用全息影像等技術手段開發體現村民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展示等的多元數字平臺,并實現不同數字平臺的互聯互通,使其與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融為一體。三是線下展示與線上漫游雙管齊下。以線上互動式體驗彌補線下傳統公共文化空間的局限,實現優秀鄉村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延續鄉愁情感、涵養文化根脈。
舉辦數字講堂,煥發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生機
煥發鄉村公共文化數字空間生機、打造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生活,需要構建資源共享的文化服務網絡,增強村民的數字意識和多樣化體驗。
一是提升村民數字素養。拓展數字資源獲取渠道,通過定期開展“大講堂”活動等加強村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提升村民數字應用能力。二是建立“數字工匠”培養制度。探索鄉村“數字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大力培育鄉土數字人才,支持熟悉鄉村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鄉村公共文化數字空間建設,統籌推進城鄉數字管理人才互通共享。三是提高村民自主參與意識。推動以快手、抖音等為代表的現代傳媒平臺及其數字技術融入村民公共文化生活,鼓勵廣大村民參與數字文化產品創作、地域產品資源展示、資源交易平臺開發,通過現場直播等形式展示鄉村文化活動、展現鄉村文化與時俱進新風貌。
作者:曾磬
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數字化城鄉空間規劃關鍵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東數西算”穩步推進 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
集中簽約156.6億元!上猶數字智能制造產業招商推介會在京成功舉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擦亮“金字招牌”,提升品牌效益
關于啟動實施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先鋒...
“齊農云”上線!淄博創新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智慧“云大腦...
“首屆數字鄉村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將推動優秀案例落地
王晨: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開展執法檢查 突出重點任務 推進鄉...
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鄉村振興促進法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