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 2022-06-28 17:26
原標題:平臺零工勞動打造社會就業新機遇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瑩在《人民論壇》撰文指出:平臺零工勞動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在創造工作崗位、增加困難群體就業機會、增強勞動者技能等方面具有正向激勵作用,有力促進了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
第一,創造大量工作崗位。平臺零工勞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既改變了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就業方式,也促進了就業包容性增長。《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占全年就業總數的24.6%,增長速度顯著高于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的增速。平臺經濟發展不斷擴容,大幅提升了我國經濟運行的承載力,成為了拓寬就業的“蓄水池”,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
第二,增加困難群體就業機會。現實生活中的殘疾人、貧困者、下崗職工、災難中的求助者、婦女、老年人等困難群體以及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勞動者在就業上往往存在著“透明的天花板”,在就業過程中易遭受歧視和排擠。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不足,在以往的工作期間缺乏相應的人力資本,就業的形式多屬于非正規就業,風險性較高。平臺零工勞動使困難群體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獲得了一種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平臺零工勞動的靈活就業模式吸納了靈活就業者,其豐富的開放資源也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同時,大多平臺零工勞動的準入門檻低、技能要求不高、工作高度彈性化、薪資可觀,不僅方便困難群體就近就業、就地就業,也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
第三,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平臺零工勞動的一大優勢在于它能使勞動力供需雙方借助數字平臺高效精準地匹配,將勞動者自身的知識、技能、閑暇時間自由化、彈性化地轉化為經濟收入,這有利于勞動者充分地發揮其知識、技能、天賦,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使其成為獲取收益的工具。依托互聯網發展的平臺本身就是巨大的信息、資源聚集地,一方面零工勞動者可以通過平臺與其他從業者分享信息、經驗和技術,既提升自身技術,也促進行業勞動者之間的協作。另一方面零工勞動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在線課程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不斷學習新技能,更新舊知識、舊技術,提升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一些數字平臺也通過建立高效、敏捷的培訓體系,幫助零工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提高服務水平。
永順縣為勞動者追回薪酬412.46萬余元
南譙:打造種業強區
@高溫下的勞動者 這些權益為你撐起“綠蔭”
助企紓困 求職牽線——廣西多舉措穩就業見聞
落實落細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水利建設期待更多社會資本
四川巴中市平昌縣“五舉措”打造高質量稻魚共生基地1500畝
“齊農云”上線!淄博創新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智慧“云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