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7-01 08:51
央廣網西寧6月28日消息(記者 張海東)在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達坂山腳下,坐落著一家久負盛名的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它就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的牦牛產、學、研基地和良種牦牛繁育推廣基地——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走進這個集繁育、推廣為一體的牦牛基地,山谷里高山牧場上成群的牦牛在草場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吃草。
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李青云介紹了基本情況: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始建于1952年,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大通綜合試驗站”“牦牛遺傳育種與繁殖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和“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也是全國最大、最具影響的牦牛產、學、研基地和良種牦牛繁育推廣基地。
2020年,在青海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更名為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主要以野牦牛遺傳資源及地方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牦牛新品種定向選育、培育,養殖新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為研究方向。現存欄良種牦牛2.53萬余頭,野牦牛100余頭。此中心先后于2004年和2019年育成了世界上僅有的肉、乳兼用型品種“大通牦牛”和肉用型無角品種“阿什旦牦牛”2個國家級牦牛優良新品種,填補了世界牦牛育種史上的空白,推動了我國良種牦牛多元化發展。2011年大通牦牛被確定為青藏高原及其毗鄰高山地區的主導品種,在全省實施的“牦牛青稞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中得到大力推廣,現已累計向全省39個縣推廣良種牦牛種公牛近3萬余頭,并輻射到新疆、西藏、內蒙、四川、甘肅等牦牛產區,經初步統計和測算,大通牦牛改良后裔在推廣區已達180余萬頭,新增效益達14多億元。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其中阿什旦牦牛于2021年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科技成果10余項,榮獲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先進集體稱號,青海省“科技興農突出貢獻團隊”榮譽稱號。
永順縣委黨校中青班舉行全國先進工作者事跡報告會
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三部門:到2025年農村人均健身場地面積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寧夏啟動全國土地日宣傳周活動
地頭“保鮮倉”讓瓦房店櫻桃鮮動全國
關于啟動實施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先鋒...
四川巴中市平昌縣“五舉措”打造高質量稻魚共生基地1500畝
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鄉村振興促進法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