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17:53
炎炎夏日,走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上江鎮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小河流淌,稻田透綠,百花怒放,歌聲嘹亮,游人如織。昔日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小山村,已成為外地游客體驗怒江民族風情、民族文化的目的地。
在這里,游客可以聽傈僳族民歌、觀傈僳族舞蹈表演、看非遺手工制作、買特色民族手工藝品、品味怒江特色生態美食,體驗怒江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魅力。
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建設有民族音樂廳、特色商業街區、百花梯田、精品客棧及登山步道等旅游基礎設施,帶動周邊村寨619人參與到餐飲、住宿、物業、手工藝等產業發展中。
百花嶺傈僳族村民祝秀英與傈僳族傳統民歌“擺時”愛好者組建了一個演唱隊,給游客演唱“擺時”,跳傈僳族傳統舞蹈“刮克”,一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現在村里越來越美,游客逐年增多,在家門口唱歌跳舞就能掙錢,不用天天琢磨去哪兒打工,以后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近年來,怒江州在珠海市、上海市和中交集團、云南能投集團等掛聯單位的幫扶下,集中力量推進特色旅游村寨建設,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步伐,引導和扶持農戶利用自家房屋、土地等生產生活資源,開辦農家樂、客棧等,以旅帶農,以農促旅,農旅融合,讓小鄉村成為景點,民房成為民宿,村民成為旅游從業人員,走出一條村寨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農村發展新路徑。
6月,福貢縣上帕鎮施底村河水潺潺,草果芬芳,吸引著一批批縣城居民到村里避暑納涼,休閑娛樂。
施底村地處高黎貢山腳下,河水繞村,江灘寬敞,傈僳族、怒族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發展鄉村旅游業得天獨厚。2020年,福貢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施底村實施抵邊小康示范村和旅游特色村建設項目,改造民居,建設客棧、農家樂和沿江步道,發展草果、茶葉種植,整治入村河流和村道,提升旅游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打造鄉村旅游新打卡點。
從怒江美麗公路出發,跨過一座古老的吊橋,走進施底村日馬子村小組,一條條青石板與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串連各家各戶,一個個用石塊堆出的花臺里,種著從山里移栽來的蕨類植物和青苔。一棟棟具有傈僳族、怒族文化特色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水青山間,構成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綠的原生態鄉村美景。
在旅游特色村建設中,怒江州立足生態資源、高山峽谷田園風光、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引入和培養了一批帶動大、輻射強的鄉村旅游企業。云南能投、云南交投、先鋒書店、松贊文旅等一批知名文旅企業入駐怒江,青普·這廂小院半山酒店、松贊赤灑底山居、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等鄉村旅游項目,帶動了一批本地農家樂、客棧和特色商品經營企業,發展出農家樂、民宿客棧270家,各類餐飲企業2809家,鄉村旅游商品銷售商戶194家,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5530人。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用“政府+公司+村集體經濟+村民”開發模式,將萬畝梯田稻田景觀與怒族、獨龍族、藏族等世居民族的文化民俗有機整合,實現民俗與文化、農業、康養等產業共融共生,帶動周邊交通、餐飲、商業、娛樂等行業繁榮發展,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甲生村、秋那桶等4個村寨搭上鄉村旅游發展的快車。
目前,怒江州建成17個旅游扶貧示范村、2個旅游扶貧示范縣。霧里村、茶臘村、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等鄉村旅游點被確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獨龍江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三河村等1鄉6村被評為省級旅游名鎮、名村。
(李壽華)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新疆堅持開展“訪惠聚”駐村幫扶工作
重慶加碼“三農”金融服務 助力農業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
搭好絲瓜架 架起“致富橋”!慶云縣東辛店鎮黨支部領跑鄉村振興
中國這十年,鄉村發生了哪些變化?
2022年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先鋒計劃”啟動
云南省2022年第五批農機推廣鑒定結果的通報
大新縣雷平鎮:聚力鄉風文明 鑄鄉村振興之“魂”
內江累計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9.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