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日報 2022-07-01 23:50
6月28日,在市政府召開的第三場“六城聯動”專項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深度解讀長春市現代農業城發展戰略。長春市將以創建長春國家農高區為核心引領,推進種植業、畜牧業和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實施“六大行動”30項工程,把農業培育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把全市建設成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現代農業城。
“以建設現代農業城為支撐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主要是解決農業如何強的問題。”按照《現代農業城發展規劃》,到2025年,長春市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00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70億斤階段性水平,畜禽總量達到4.9億頭(只),肉類總產量達到140萬噸,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趕超全國平均水平。
建設現代農業城,是推進長春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支撐“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需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立足長春農業實際,著眼建設農業強市目標,長春市將著力做好五個提升:
——提升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實力
打通科技成果創新鏈條。把創建長春國家農高區作為核心,圍繞生物育種、黑土地保護、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等,探索建設一批新型研發中心和創新平臺,力促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探索實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機制,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著力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科研需求和技術難題。
廣泛匯聚農業高端人才。借助農高區最優的政策和廣大發展空間,匯聚一流科學家,吸引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推動更多的科研機構落戶,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撐。
——提升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水平
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圍繞吉林省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加快建設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每年保護性耕作面積要達到1000萬畝以上。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新建300萬畝以上。
打造優質畜禽產業集群。深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狠抓三百萬頭肉牛工程,聚焦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發力,加快建設肉牛產業集群,推進肉牛特色小鎮、肉牛強鎮、養殖大村建設,確保到2025年,肉牛發展突破300萬頭。圍繞生豬、肉雞、梅花鹿等畜牧優勢產業集群,謀劃強鏈、補鏈和延鏈項目,合理規劃優勢產業集群園區,確保到2025年,生豬發展突破1000萬頭,肉雞突破4億只,梅花鹿達到30萬只。
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按照穩定陸地菜、發展棚室菜、做大特色菜的思路,大力實施“五帶一環”協同發展戰略,把特色蔬菜產業做成支撐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轉化能力
精心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大文章,加快構建完善健康食品、玉米加工、優質大米等十大產業鏈,采取“內培外引”策略,突出抓好一批本土龍頭企業培育、域外項目引進、全產業鏈融合、“長字號”品牌培育,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千億級目標邁進。
——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
用好用足相關政策和資金,利用縣域發展的后發優勢、培育和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做好縣域經濟發展的全產業鏈,圍繞農業、工業、商業一二三產業全產業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效
圍繞村莊規劃編制、農村道路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改善等6項重點任務進行部署,立足全域提升目標,重點實施基礎達標、示范村創建、示范鎮打造、示范帶創建四大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力爭每年都有新變化,3年至5年實現全域提升。
長春市還將以建設現代農業城為發展方向,全面實行各級“一把手”負責制和“專班”工作制;整合縣(市)區財政資金,積極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用好用活“長興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建立任務落實機制、工作例會報告機制、每周調度通報機制,確保建設現代農業城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優化基礎設施環境、要素供給環境、主體培育環境、人才引培環境、成果轉化環境和行政服務環境,強化服務企業、服務人才、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四個服務”落實。
農業農村部公布2022年度農業行政執法典型案例
山東青島市聚焦畜禽育種關鍵環節—— 建設系統完善的畜禽遺傳資...
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機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
從“盆景”變成“風景” 四川數字農業農村到底如何建?
離退休干部局舉辦2022年農業農村部離退休黨務干部培訓班會
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做好成果“嫁接”運用
科技助力農業保險護好“米袋子”
“天地空”遙感技術 為農業生產開出智慧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