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23:10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101周歲的生日,踏上第二個百年征程。新征程上,篤行不怠,砥礪前行!祝福偉大的黨,祝福偉大的祖國!101年初心如炬,紅色精神永傳承!
在這個偉大的日子里,村村播團隊帶著對黨崇高的敬意和學習“紅色背簍精神”的誠心來到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山店村。
夏季的陰天陣雨在進入黃山店村的路上漸漸轉晴,到達時天空已是晴空萬里,猶如新征程的開端光芒萬丈。
大家來到傳承基地紀念館,站在黨徽建筑前,環顧四周,可見山勢連綿群峰疊翠,北接燕山余脈,南連廣袤平原,房山秀色盡收眼底。“永遠跟黨走”的醒目大字影響著每一個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聚奮進力量,再次出發!

周口店鎮副鎮長趙高元(左)
黃山店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張進剛(中)
村村播工程運營中心總監李曉梅(右)
黃山店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張進剛,作為北京市黨代表,剛參加完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他帶著我們走進莊重大氣的紀念館,開始了“紅色背簍精神”的傳承與學習。
01
小背簍 大情懷
黃山店地處北京西南、太行山余脈,明代前已成村。前稱桃葉口,因山石多黃巖,遂改名黃山店。
黃山店以幽嵐山美景及豐厚的文化底蘊久負盛名, 更以“紅色背簍”發源地聞名天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山店供銷社職工,共產黨員王硯香,為方便人民生產生活,帶領六名職工肩背背簍,跋涉于崇山峻嶺,不畏酷暑嚴寒,堅持送貨和收購農副產品,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 “背簍商店”,以背簍商店的事跡為原型的電影《紅色背簍》廣為流傳,他們那種“堅決聽黨話、堅定跟黨走、堅持為人民”的“紅色背簍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紅色背簍
改革開放后的黃山店村,發揚“紅色背簍精神”堅持走壯大集體、富裕農民之路,以艱苦創業,百折不回的毅力,成功實現了山區產業轉型發展,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變為生動實踐,將黃山店村打造成京郊美麗鄉村,成為全市農村發展又一面旗幟。
建立“紅色背簍精神”紀念館,旨在更好地激動人民銘記歷史、傳承光榮、不忘初心、不斷奮斗,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
02
紅色記憶
雙腳踏遍群山路 真情服務背簍魂
跟隨著張進剛的腳步,一進入展廳就看到王硯香背著背簍的雕像,展廳內的屏幕上放著黑白電影《紅色背簍》,更深刻地感受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背簍,大情懷。
“紅色背簍精神”紀念館
作為第三代“紅色背簍精神”傳承人,張進剛向我們真情訴說黃山店村的歷史,重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紅背簍精神。
張進剛講解
王硯香1953 年參加工作,1956 年主動要求到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工作,任黃山店分銷店經理,他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57 年起,帶領職工常年背簍送貨。王現香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勞模、先進生產者、六好職工標兵,先后五次參加國慶觀禮,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五個紅色故事
1 一包韭菜籽
1963 年,淶瀝水村解決了引水下山問題,社員們希望能吃上自己種的春韭菜。背簍商店的職工聞訊即動,找了縣供銷社和附近的幾個基層社,都沒有存貨、又抽出兩名售貨員,騎車跑了二十多個生產隊,終于找來了一包韭菜籽。吃上春韭菜是山區人民龍年的愿望,過去沒條件不能種,現在有條件了咱不能讓他們失望。
2 一口肥豬
一次,長流水村社員王孝售一口一百六十九斤重的肥豬。當時,按出肉率定等級,這頭豬按三級豬的價格收購,王孝沒有意見,高興地領走了貨款。第二天屠宰后,出肉量達到了一級,盡管王孝不在場,分銷店仍按一級豬的價格給他補足貨款。
3 救命奶粉
1961 年秋天,售貨員李環到泗馬溝送貨,聽說社員隗永常不滿周歲的孩子掉到粥鍋里,嚴重燙傷,不能吃奶。第二天一早,李環帶著代乳粉和白糖,步行十余里,送到隗永常家。夫妻正為孩子不能吃奶著急,接到李環送來的代乳粉和白糖,感動得熱淚盈眶:“你們真是毛主席教育出來的好售貨員,我們要念毛主席的好”。
4 推銷代乳糕
一次,一個售貨員送貨時帶了些代乳糕,但銷售不暢。為了快點售出,他對大家說:“這是特意照顧山里人的,還不買點?”,王硯香得知,立即提出了批評。他說:“群眾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不能為了推銷商品就欺騙他們。”這個售貨員承認了錯誤,并表示一定改正。
5 一雙球鞋
1963 年夏天,長流水村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到門市部買球鞋。選好了鞋,卻差了三分錢。售貨員白金海看到孩子把來時穿的舊布鞋扔在門外,就讓他揀回來當廢品收購,正好作價三分。可是,白金海又覺得這鞋還能湊合穿,當廢品賣了可惜,就勸小孩把舊鞋拿回再穿,欠的三分錢他給墊上。孩子穿上新鞋,高興地跑了。
張進剛介紹補舊襪的工具03
紅色傳承
背簍精神銘記心 奮斗奉獻為鄉親
黃山店誕生了背簍商店,“紅色背簍精神“感動和影響著黃山店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建設家鄉富裕農民的路上,黃山店村的共產黨員們把更重的“背簍”扛在肩上,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不怕困難,矢志奮斗,百折不回,用實際行動傳承著紅色基因,延續著背簍精神的光榮與驕傲。

張進剛介紹背簍商店
張進剛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7年,他決定利用集體積累日益豐厚的優勢,加大反哺力度,走綠色經濟、持續發展之路。2009 年,啟動建設坡峰嶺景區工程,2011年舉辦首屆坡峰嶺登山節。
隨著中央、市區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意見的落實,黃山店的石材廠,水泥廠礦業運輸公司相繼關閉,許多村民難以割舍。面對這種抵觸情緒,張進剛旗幟鮮明:“共產黨員就要聽黨的話,跟著黨走,黨讓咱退咱就退,不能吃子孫飯,斷后代糧。”在深入細致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帶領黨員和村民代表赴河南云臺山和紅旗渠學習考察,開闊眼界,統一思想。為了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為了父老鄉親的永久福祉,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黃山店村毅然走上了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鄉村之路。
暴雨洪流 逆境奮起
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帶來了重大災難:道路沖斷,景區損毀,河道亂石滾滾、滿村斷壁殘垣。
災難面前,黨支部臨危不亂,全體黨員舍小家為大家,堅守抗洪救災第一線,積極組織搶險,解救老弱病殘村民,化解32 路公交車涉水險情,確保無一人傷亡。
村里的道路,建設中的基建,規劃十年的愿景被洪水一夜擊垮,瞬間歸零。講到這里,張進剛表示:“在自然災難面前,我們無法阻止,只要有強大的堅定信念應對,人定勝天。”
災后第二年,全面啟動八萬平方米村民永久避險安置區建設工程。2015 年春,全體村民搬遷,住進背山向陽、環境優美的新居。景區損毀再重建。黨員干部帶頭,鉆山入林,除荒清雜、撫育林木,鋪設道路,歷經 “兩拆三修”,以更高標準建成了更美的坡峰嶺景區,把搬遷后閑置的集體資產利用起來,建設“姥姥家”“桃葉谷”“黃櫨花開”等品牌的特色精品民宿和“紅色背簍餐飲部”與快活林景區和坡峰嶺景區配套聯動,使旅游產業向全域旅游和高端旅游升級。實現了勞動力 100% 就業,旅游綜合年收入達2000萬元。
04
紅色使命
氣質引領新時代 不負使命新征程
到黃山店村委會,很難見到兩委班子成員的身影。因為他們都在一線崗位上。2001年,黨支部制定了班子成員一線工作法,分工明細,各負其責,自己分管的工作必須當先鋒、打頭炮,多年來堅持不變。發展中,經歷了土地流轉、拆除違建、兩次遷墳、暴雨洪災、景區建設、整體搬遷、轉型發展等關鍵戰役,每次都是班子成員站出來沖上去。由五位一線戰斗員組成的班子,組成了堅強的戰斗堡壘。
2015年,村委會決定對河道再次整治,設計施工單位提出工期至少半年,費用700萬元。張進剛果斷決定自行設計、自己施工。他帶領干部群眾晝夜奮戰,從河道防滲漏、建設截流壩到鋪設景觀步道、花草綠化和園林小品設置等工程,投資不到200萬元,一個月時間全部完成。現在,黃山店村已打造親水長廊2000多米,截流蓄水總面積6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河水清澈、小路蜿蜒、綠樹成蔭、花團錦筷的美麗景色。
黃山店村民宿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黨支部采取新村黨員樓長、樓門長引領各單元樓爭創五星級樓門負責制活動,對黨員任職樓長、樓門長列入年終黨員考核內容。黨員認真履責,走家串戶開展“講政策、講安全、講道德、講秩序、講環境、講和諧”等宣傳教育活動。密切了黨群關系,促進了文明素質的提升。
05
美好愿景
生態宜居新農村 綠水青山惠子孫
張進剛表示,發展要不斷創新,應該為景區增加新生活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面對日益增長的游客和各種榮譽,張進剛在高興的同時,也保持了定力。他每天都要上網,查看游客對坡峰嶺景區的評價,及時發現不足。

張進剛談學習北京市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黃山店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新時代的黃山店人民,決心傳承“紅色背簍精神”,堅持綠色發展之路,在實施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的實踐中,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
06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載奮斗不忘初心!村村播團隊通過“紅色背簍精神”學習教育,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紅色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增強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性、自覺性,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村村播將帶著這些精神繼續耕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福建安溪非遺技藝傳承人:女承父業 巧手編藤
農業農村部召開黨組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種糧大戶回信重...
金山區干部大會舉行,傳達學習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二屆市委一次...
[原創評論] 保護傳承好地名文化這塊“活化石”
奧林匹克精神是“永不言棄”
退役軍人事務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意見 用好烈士褒揚紅色資源
農業農村部召開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 和李克強總理...
打造“紅色引擎”,賦能鄉村振興!陳珍禮督導檢查紅色美麗村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