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 2022-07-12 22:24
近日,在延慶區沈家營鎮西王化營村的甘薯地里,一臺由技術員自主改裝的甘薯種植農機正在田間作業,農機裝有北斗導航,所到之處起壟、開溝、澆水一體化作業,農戶只需在壟間定植、覆土,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這也是西王化營村種植甘薯兩年多來首次探索使用一體化種植農機。
初夏清晨,在西王化營廣闊的田間,農機緩緩移動,土地被開墾出一道道整齊的薯壟,農機后方的水管傾瀉出汩汩水流滲透土壤,村民持苗依次在濕潤的壟間定植、覆土。不到半天時間,一棵棵綠油油的甘薯苗就栽滿了大片土地。
“這臺農機本是一個普通的起壟機,技術員根據西王化營村的土壤和種苗特點對農機進行改良,在以前起壟的基本功能基礎上,增加了北斗導航、開溝、澆水等新功能,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以前20畝連開溝、澆水、栽苗,需要60個人整整干一天,現在配合農機8個人就能完成。”延慶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佘小玲說。
甘薯是延慶區優勢作物,西王化營村更有著上百年的甘薯種植歷史。流傳至今的老品種甘薯以色澤鮮艷、口感好、淀粉含量高,甘、甜、面而著稱,受到北京市民歡迎。2020年,北京西王化營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幾塊閑置土地機械化種植甘薯,成功實現了甘薯的標準化定植。
經過精心培育,先進的機械化作業使得甘薯的產量日益增加。今年,合作社將去年10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余畝。種植面積增加,需要在技術與人工的“雙加持”才能更好地滿足甘薯種植需求。經過多方協調溝通,合作社與延慶區農業農村局共同研究,對甘薯種植農機進行了升級。
升級后的農機還采用了北斗導航技術,駕駛員基本不用操縱方向盤,通過無人駕駛導航系統自動控制,便能一次性完成起壟、開溝、澆水一體化作業。“安裝了北斗導航后,壟更直了。以前沒有導航時,還需要人工拉繩,不然起出的壟歪歪扭扭,導致壟距不準。現在省事了、更高科技了。”西王化營村村民胡樹鳳說。
暖風吹過大片甘薯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映入眼簾。今年9月中旬,大面積的甘薯將迎來豐收季,這些埋在土壤里的“金疙瘩”也將被運往全市各地的市場、商超,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延慶種植出的美味甘薯。
武城這項目用上了“高科技”,被《山東新聞聯播》點名表揚!
從單一種植到農旅融合——天津小站稻的振興之“道”
江蘇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通過產品匯總表
張家界市| 2022湖南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題培訓班在張家界舉...
吉林省林下參種植總面積約達100萬畝
越南太原省努力保護和發展新疆茶葉種植區
【走進縣城看發展】互助北山仿野生半露天羊肚菌種植成功
贊比亞種植成本上漲 當地糧食安全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