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2022-07-07 07:03
日本Bpress新聞網7月4日文章,原題:日本已成為中國的食品殖民地。
上世紀末,中國穩步推進改革開放政策,沿海地區勞動力價格低廉、數量巨大,且中日距離較近,物流運輸便利。于是,許多日本食品企業瞄準中國,把日本先進的加工技術帶到中國,在華進行食品生產加工,再將加工完成的食品出口到日本。
例如,深受日本人喜愛的甜蝦大多在北歐地區捕撈,在漁船上迅速冷凍后運往中國的工廠,再由中國的工人進行剝殼作業。為了美觀,甜蝦的尾巴不能去掉,蝦肉也不能有損傷,如此精細的要求使得剝蝦這項作業無法實現機械化,只能人工去做。伴隨著速凍技術進一步發展,諸多種類的海鮮加工在中國逐漸興起。
這種生產模式下,日本食品企業開始在中國工廠生產章魚小丸子、天婦羅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半成品,這些按日本標準生產的半成品完成后會被送往日本各地的餐桌。日本的食品企業還與中國的農民合作,種植符合(日本)標準的蔬菜。可以說,這些農田已成為日本企業的“糧食基地”。當地農民笑稱“我們已經不算農民了,而是日企的打工人”。
中國某食品加工廠內堆著一座白色芝麻山,幾名身著專業工服的員工用鑷子挑揀一顆顆芝麻,去除混雜的異物及殘次品。在日本,商販會給油炸食品撒上白芝麻以增添色彩,但若芝麻品質稍有不佳,日本消費者會立刻投訴。揀選芝麻的工作必不可缺,可在日本誰也不愿干。
隨著日本企業紛紛進入中國,日本食品對華依賴度也在增加。2021年日本進口農產品金額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占進口總額的23.3%,其次就是中國,占10.1%。但對日本來說,這是危險的。一旦中國抓住日本人的胃,日本就會淪為被動。
作者青沼陽一郎,嚴格譯
2022年6月份中國倉儲指數為53.9%
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著力點
6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1% 物流需求和供給能力穩步改善
2022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在甘肅舉辦
航運指數揭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向好
英國取消日本福島食品進口限制,英零售巨頭:尚未有售賣計劃
挪威新鮮鮭魚在中國市場價格上漲影響銷量
馬來西亞菠蘿出口額超16億元,準備發力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