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2022-10-24 15:52
2019年,湖南省漢壽縣僅有蔬菜、水果冷藏保鮮庫8500多立方米,冷藏能力1500多噸,遠不能滿足果蔬冷藏需求,果蔬產后損失巨大。為從源頭上加快解決果蔬進城“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果蔬產業綠色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高品質果蔬的消費需求,從2020年開始,漢壽縣高質量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全縣科學布局,創新“田頭市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模式,新增庫容78319.14立方米,新增冷藏能力80萬多噸,果蔬損耗降低4.5%,示范帶動農戶25000多戶,新增經濟效益4億多元,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
一、延伸產業鏈,生產規模擴大
漢壽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蔬菜產業是縣域經濟特色主導產業,但蔬菜產后損失一直困擾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后,蔬菜全產業鏈得以健全,有效地打破了蔬菜產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農民“望天收”的局面明顯改善,實現了由原來不敢種、不敢多種向現在敢種、擴種的根本性轉變。
(一)基地不斷擴大。全縣年蔬菜播種面積45萬畝,產量180萬噸。其中兩年內新增規模種植面積3.1萬畝,新增規模蔬菜新型經營主體32家,比2019年增長了13.6%,建立規模以上蔬菜生產基地近9萬畝,占全縣蔬菜基地面積的40.9%,呈現出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
(二)布局不斷優化。隨著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實施,全縣果蔬產業布局得到調整和優化,逐步形成了環西洞庭湖水生蔬菜產業圈,漢壽現代蔬菜展示園、圍堤湖蔬菜核心示范園,加工蔬菜產業帶、丘崗特色蔬菜產業帶、出口型蔬菜產業帶“一圈兩園三帶”的蔬菜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模式不斷創新。冷鏈產業的異軍突起,也改變了傳統的種植觀念和種植模式,立體的、循環的、生態的種植模式應運而生,現已形成黃瓜/豇豆—甜瓜—松花菜,芥菜—一季稻,茄果(瓜類)—葉菜(松花菜、甘藍),玉米—西甜瓜—葉菜(松花菜、甘藍)等多種模式,既引進推廣了新品種新技術,又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暢通供應鏈,營銷市場拓展
田頭倉儲的興起,推動了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一大批以優質果蔬生產基地為基礎,以區域性、綜合性、專業性冷鏈物流市場為依托,以企業為載體的冷鏈物流主體,在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大顯身手。
(一)滯銷變暢銷。2021年全縣蔬菜產量達180萬噸,除自食部分,有160萬噸銷售出去,總產量、銷售量分別比2019年增長了20%和25%。漢壽縣興旺達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有1500多畝蔬菜、總產量1.2萬噸,每年5—9月蔬菜集中上市時氣候異常潮熱,以前就用“土辦法”進行預冷:即在冷水池“過一遍”,或是泡沫箱里放點冰,但挨冰的菜會被凍壞,挨不到又容易變質。2020、2021年建起了5個1360立方米的預冷庫,蔬菜可以及時貯藏保鮮,除滿足新疆九鼎農產品公司5000噸訂單外,還銷往長沙、廣州、上海等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產品供不應求。
(二)近銷變遠銷。以往漢壽果蔬在外運過程中,目的地超過500公里就無法保證品質,但冷藏保鮮設施的發展則打破了這個“緊箍咒”。去年通過冷鏈物流銷到省外的新鮮果蔬達125萬噸,占總銷售量的78.1%,比2019年增長31.6%。漢壽縣漢美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光辣椒種植面積就有200畝、產量達820噸,2020年新建了4050立方米冷庫后,再不愁銷不去、被爛掉。2021年,漢美收購和銷售鮮辣椒9000多噸,銷往廣州、深圳、虎門等地近8000噸,占銷售總量的88.9%,營業利潤達270多萬元。
(三)內銷變外銷。前些年雖有6家出口型企業有少量蔬菜出口到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但形不成規模效應。近兩年來建起了冷藏保鮮設施,使保鮮后的蔬菜走出國門。2021年,近3萬噸新鮮漢壽蔬菜,帶著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從田間地頭出發,飄洋過海來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市民餐桌。漢壽順民蔬菜專業合作社依托深圳茂雄集團果蔬有限公司,去年12月每天加工新鮮大白菜120噸,經過冷藏保鮮后由廂式冷藏車運往深圳,再由茂雄公司分別出口到日本、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成功融入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進入國際國內雙循環通道。
三、提升價值鏈,“三個效益”齊贏
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建設,有效延長了果蔬的貯藏期和貨架期,為提高果蔬議價能力、增加果蔬產值、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穩進的經濟效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使果蔬可根據市場行情選擇上市時間,實現錯鋒銷售,降低或規避了市場風險。如去年底上市的松花菜,在本地僅賣2.6元/斤,但經過預冷、貯藏,再運往廣東、長沙、上海等地批發市場,可賣到3.5元/斤左右。這樣,種植松花菜的農民畝均產值可達1.3萬元左右,比產后地頭銷售每畝多收2600元,增長26.5%。湖南青玉家庭農場種植了100畝藍莓,每年5月20日左右上市,未建冷庫時,有三分之一的藍莓因高溫爛掉。去年初建起了691立方米冷庫,藍莓在冷藏庫進行預冷保鮮后,再分批次運往長沙、株洲、湘潭等地,每斤售價50元,畝產值高達5萬元。
(二)惠民的社會效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拓展了就業平臺。2021年全縣從事果蔬生產、加工、銷售的富余勞動人達到4.8萬人,比2019年增加0.6萬人,增長14.3%。漢壽縣光華蔬菜專業合作社,有蔬菜基地400多畝,季節性吸納周邊務工者多達2800人次,在家門口就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20年全縣14家果蔬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816戶、2841人,共發放利潤分紅56.82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三)良好的生態效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提供了支持。一方面,果蔬在高溫下腐爛在田間地頭導致農業面源污染的現象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所有建設項目均符合本地環保要求,無一例違規開工作業。湖南省圣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6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在圍堤湖蔬菜產業園建起了占地35畝、庫容達1.6萬立方米,可一次性冷藏鮮菜2000多噸大型冷藏庫,成為湘西北最大的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和產地批發市場中心。這種“集中建冷庫”的模式,正是漢壽堅持走資源節約、產業集群、環境友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見證。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前5個月我國貿促系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43600份
農業保險發展潛力大 險企積極創新產品服務
就業、醫療、教育多措并舉 切實提升擁軍優撫工作質效——退役軍...
提升農村婦女就業能力 推進鄉村振興 長洲區2022年脫貧勞動力職業...
建行徐州風華園支行鄉村振興“貸”助農服務忙
汲取精神力量 服務鄉村振興
“廣西涉農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星火工程”培訓班圓滿舉辦
曹妃甸區交通運輸局:推動“黨建+農村公路養護”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