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2-07-17 22:43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對農村金融機構意味著什么?
當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不久前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后,這個問題便切實擺在農村金融機構面前。
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對世界做出的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農業農村減排固碳也不例外,農村金融更可助力。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將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催生各種新產業和新業態,進而為農村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對農村金融機構而言,既是機遇,也有挑戰。
就挑戰而言,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是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運用大量新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方式和發展格局的重構。這個重構過程,會催生新業態,形成新產業,給農村金融機構帶來一系列新挑戰。一方面,新業態和新產業的陌生感和未知風險,會讓農村金融機構態度謹慎,信貸支持上難以做到快速響應;另一方面,對新業態和新產業信貸風險點的難以把握,也可能會讓更多有路徑依賴的農村金融機構,依舊偏愛從前輕車熟路支持過的行業和產業。這種在不確定性面前表現出的求穩心態,或將使一些農村金融機構錯失轉型機遇,甚至令其在縣域經濟中的角色和地位被邊緣化。
與挑戰相比,機遇更多。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可以以《方案》實施為契機,持續優化信貸結構。農村金融機構信貸結構,總體上呈現傳統貸款偏多、新產業新業態貸款偏少的特點。這種信貸結構的形成,既有以往房地產信貸和政府平臺貸款更受青睞的原因,也有農業農村新業態新產業形成是一個漸進過程的原因。就前者而言,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在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眼里,房地產信貸和政府平臺貸款曾是各家銀行競相爭搶的優質資產。就后者而言,很多新業態和新產業,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未來隨著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推進,還會涌現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在新舊產業及業態轉換之際,農村金融機構應抓住《方案》實施契機,借力《方案》推出的舉措,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增加綠色信貸投放,實現自身信貸結構的不斷優化。
其次,農村金融機構可以以《方案》實施為契機,提高創新能力,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為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方案》不僅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也提出了到2030年的發展目標。圍繞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方案》列出了彰顯決心的十大行動,即稻田甲烷減排行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畜禽低碳減排行動、漁業減排增匯行動、農機綠色節能行動、農田碳匯提升行動、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科技創新支撐行動、監測體系建設行動。十大行動,覆蓋面廣,涉及領域多,為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以居于十大行動之首的稻田甲烷減排行動為例,為有效減少稻田甲烷排放,我國將在水稻主產區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稻田施肥管理、有機肥腐熟還田技術、選育低碳水稻品種……這些納入政策視野的新技術、新品種,將會吸引社會資本,催生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由于業態新、產業新,傳統金融產品難以匹配,農村金融機構應當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新業態和新產業的信貸需求特點,用新產品精準對接,以此既增加綠色信貸投放,又倒逼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農村金融機構可以以《方案》實施為契機,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初中國銀保監會在其印發的《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第十三條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此,監管部門強調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綠色分(支)行等方式,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穩妥開展環境權益、生態補償抵質押融資,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農村金融機構應認真領會《方案》精神,制訂全行的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加快探索設立綠色支行,嘗試發行綠色債券,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要通過綠色信貸的撬動,實現全行從戰略,到機構設置、激勵政策,直至產品創新的系統性變革,通過變革,不斷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整體效能,實現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主持選育的3個甘薯品種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
重慶鄉村振興“致富密碼”:讓農村“沉睡”資本醒過來
生態環境部:加快建立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2022年銀齡講學計劃將招募5000名退休教師支持農村學校
農村劇應體現時代氣息和鄉土溫度
農業農村部在河北召開生豬生產座談會
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26個水產新品種
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就百香果出口中國舉行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