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報 2022-07-19 15:27
四月,滿目新綠,芳菲正濃。在這滿懷希望的時節,海口處處展現著勃勃生機。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一個個常年蔬菜基地綻放盎然綠意;火山荔枝、“冷泉水稻”“瓊山福稻”“大坡胡椒”等一批特色農業產品,正成為“金字招牌”……海口牢記殷殷囑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在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上下功夫,走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的新路子,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產業支撐,一幅村美民富產業旺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做大做強蔬菜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4月18日,細雨微濛,在位于瓊山區石塔村常年蔬菜生產基地里,菜農甘光強披著雨衣,趕在大雨前采收小蔥。“我在基地里種植了小蔥、上海青、空心菜等,目前這些菜收購價不錯,收入應該比去年好。”甘光強笑著說道。
石塔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種植常年蔬菜,是海口市常年蔬菜生產基地之一。記者看到,現場大片的土地被菜農劃成一畦畦菜地,各種蔬菜長勢喜人。石塔村村干部王杰清介紹,目前該基地面積共320畝,基地主要種植奶白菜、上海青、空心菜、小蔥等常年蔬菜品種,這些新鮮葉菜源源不斷供往市區各農貿市場。
近年來,海口不斷夯實筑牢“三農”基礎,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異答卷。“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振興,我們把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吸引更多鄉村人才返鄉創業。”王杰清表示。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擴寬群眾增收渠道
走進龍華區龍泉鎮新聯村,田間稻苗綠意盎然,昔日的“撂荒地”如今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們入股水稻種植合作社有分紅,來田里干農活還另有勞務費,掙的錢也夠家里日常開銷。”談起現在的生活,農戶杜生祿面露喜色。
“之前耕地沒有人耕種出現了撂荒,自2020年起,我們因地制宜實施‘村集體企業+農戶’產業合作模式,借助火山冷泉濕地資源優勢成功研發種植出多個冷泉特色水稻品種。”新聯村黨支部書記莊永優說,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農業增產、集體增效、農民增收。
這是海口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的一個縮影。和新聯村一樣,近年來,秀英區東山鎮玉下村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支撐,有效解決農村撂荒土地“沉睡”問題。“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的囑托為我們實現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秀英區東山鎮玉下村黨支部書記覃貞文說道。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鄉村振興處處結果
在秀英區永興火山荔枝園里,荔枝樹掛滿了青綠色的果實。園內,果農林麗元正忙著清除果樹周圍雜草。“今年火山荔枝掛果還不錯,5月中旬左右荔枝就熟了,這幾年市場行情好,希望今年繼續大豐收。”說起往年荔枝收成,林麗元滿臉喜悅。
近年來,海口積極探索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堅持走規模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之路,農業發展由資源驅動向品牌引領加快轉變,重點打造了“火山荔枝”“石山壅羊”“三門坡荔枝”“瓊山福稻”“大坡胡椒”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走出了高效農業發展新路子。“產業興則經濟興,我們將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好生活。”秀英區永興鎮永德村黨支部書記陳槐柏說道。
農機購置補貼助推金塔縣農業現代化發展
【青年創業者說】家庭農場主劉小軍: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有...
農業農村部啟動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
越南與歐盟合作打造多元化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
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通報6起“大棚房”問題典型案例
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
鹽城大豐恒北村依托農家書屋打造家門口的“文化加油站”
銀保監會再次回應業主斷貸:高度重視 支持地方更加有力推進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