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2-08 22:33
今年夏天以來,溫度和降雨量在一些地方都比較極端,那么今年氣候變化是否已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影響?今天(7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偏多,旱澇災害較重,呈現出“兩頭澇、中間旱”的態勢,東北和黃淮海常年抗旱的地方可能要抗澇,長江中下游常年防汛的地方可能要應對高溫干旱,抗災奪豐收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中國也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顯著的區域,農業氣候資源在發生著改變。比如,我國降水量平均每10年就增加5.1毫米,呈現出一種“降雨帶北擴”的趨勢,西北地區“暖濕化”比較明顯,北方冬小麥的種植界限在向北、向西擴張。氣候變化也導致我國極端氣象災害的事件增多,災害異常性和不可預見性越來越大,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比如,黃淮海常年多發生旱災,去年秋天就遭遇了極端罕見的洪澇災害,9月、10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有的地方一個月下了一年的降雨量,導致土壤過濕、機器不能下地,全國有1/3的冬小麥晚播。
今年春播以來,農業氣象條件總體還是比較有利,主要氣象災害是華南洪澇、長江中下游局部地區的陰雨寡照,黃淮海、西北、內蒙古中西部階段性干旱,近期東北、西北局部的一些地方的洪澇,這些災害發生的區域都是局部的,過程也是階段性的,影響程度總體偏輕。
特別是對糧食和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旱災,今年沒有大面積發生。整體來說,目前整個秋糧生產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
我們將牢固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環環緊扣、一招不落,細化實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千方百計奪取糧食和農業好收成。
重點是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災情的監測預警。
分區域、分災種完善災害的應對預警措施和預案,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與氣象、應急等部門密切溝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落實防災措施。
二是加強科學抗災指導。
繼續組織專家指導組、科技小分隊等專業力量深入災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落實防災抗災關鍵措施,特別是集成落實秋糧“一噴多促”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技術措施,加快作物的生育進程,確保安全成熟。
三是加強病蟲防控。
重點是加強草地貪夜蛾、水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的監測預警,組織好統防統治、應急防治,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危害。(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兩部門:10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任務
要將農村改廁作為一項嚴肅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
喜獲豐收!今年夏糧小麥如何實現抗災奪豐收?
16部門敲定《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任務書
文化十分丨書法大家孫伯翔:耄學日新 終得妙成
重慶高質量完成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任務
六項任務、十大行動!這份方案將推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河北“十四五”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重點任務——提升設施裝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