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 2022-07-26 04:29
北京的“文化大戲”徐徐鋪展,溫潤著一座城,也滋養著居于其中的每個人的生活日常。
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在打造文化之城的歷程中又邁出鏗鏘步伐。
7月25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成為繼“兩區”“三平臺”之后(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服貿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又一個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要平臺。論壇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全國性品牌,今年的年度主題則為“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北京積淀了豐富璀璨的文化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地理條件,在落實文化強國戰略上肩負著重要責任和使命。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北京也高招頻出,亮點不斷。
打造“大戲看北京”品牌,文藝精品力作迭出;長城、大運河、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緊鑼密鼓推進,建設成績斐然;老舊廠房改造成市級園區,越來越多的工業遺存與現代文化產業融合重生。博物館之城、書香之城、戲劇之城、非遺之城、文創之城……北京的“文化大戲”開疆拓土,徐徐鋪展,高品質文化供給溫潤著一座城,也滋養著居于其中的每個人的生活日常。
文化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不是只供學者探研的學術命題。北京打造文化之城,宏觀層面的分類推進、品牌塑造、戰略布局,對應著的都是每位市民生活場景的優化、生活方式的升級乃至精神世界的日益豐盈、獲得感與幸福感的不斷充實。
在“傳承·創新·互鑒”的永久主題下,北京文化論壇將立足首都豐厚歷史文化資源,融匯古今,面向未來,交流互鑒,創新發展;“推動文化創新,賦能美好生活”,更明確以“創新”為抓手,為市民美好生活添彩增色。論壇大咖云集,群賢畢至,站北京看世界,落腳點都在于每個普通市民生活的美好、幸福。
這也是北京打造文化之城濃墨重彩之處。把“文化中心”的定位,切入到市民日常生活,從市民所需、所盼出發,提方案、搞建設,頂層設計就有了更堅實的落地基礎、更澎湃的推進勢能。
由此而言,每位北京市民都是城市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都需躬身入局,樂享文化成果,也助力首都文化呈現更多元、多樣色彩。
隨著北京十五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建成,市民文化活動空間極大拓展;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園區敞開大門,成為周邊社區居民的“文化會客廳”;夜間體育正在“夜尚京動”主題活動帶動下,成為消費新風尚;而作為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的注腳,“一團一場”的劇場建設加快推進。
這意味著,廣大市民可選擇的文化活動日趨豐富多樣,培養興趣愛好的途徑越來越便利實惠,到文化活動中心打卡,在閱讀、歌舞、戲劇、國學、文創、園藝、美食等各種主題活動中,豐富生活體驗,放松愉悅心情;到公園夜跑、博物館觀展覽,去劇院看戲,北京正在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文化地標,對接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文化中心”的內涵也不再只是硬件設施的完善,更指向了市民參與度、認可度。人人參與其中,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個人精神世界,也構建了一座城市浩蕩的文化大觀。
也因此,北京文化論壇,不是業界關起門來論道,打造文化之城,惠及每個人,也需要每個人關注、參與,以文化雨露滋養高品質生活,也是為北京“文化中心”建設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農耕文化之光閃耀青山綠水間——記我國加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農業農村部: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致全...
參芝撫育系統的千年傳承 ——“農業文化遺產里的中國”(第二季...
河南夏邑:提能力重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 五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
慶云:創新農村食安鏈條 打造治理“慶云樣板”
梧州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
土豆花開了!嵐縣旅游文化月活動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