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22-07-29 12:38
“這可是種菇的好原料咧!”沅江市蘆葦產業轉型管理辦公室科研人員石躍龍說。
沅江市地處南洞庭湖腹地,擁有45萬畝優質高產葦田,年產量30多萬噸。2018年起,制漿產能全面退出沅江,蘆葦變得“一文不值”。
石躍龍說,廢棄蘆葦長期浸泡后,會導致局部水域氮、磷和其他化合物指標嚴重超標,影響魚蝦生長,“冬天蘆葦干枯,一旦失火危害也極大。”
蘆葦產業何去何從?想起小時候在蘆葦蕩里采蘑菇的場景,石躍龍大膽提出:馴化野生蘑菇,人工培育蘆菇。
在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支持下,石躍龍甄選出膠狀鱗傘菌、春生田頭菇和大球蓋菇3個品種,用時近兩年攻克菌種培育、蘆葦發酵等技術難關。
種蘆菇賺頭如何?石躍龍算了筆賬:從收割、運輸到發酵,一噸蘆葦成本300多元,經蘆菇轉化吸收后產值達到5000元左右,畝產值達7.5萬元。
以蘆菇馴化為基礎,沅江市與省內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為蘆菇培育、保鮮、深加工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上半年,沅江市蘆菇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消耗蘆葦約1萬噸。接下來,沅江市將借助冷鏈物流銷售鮮食蘆菇,進一步擴大蘆菇種植面積。
近年來,湖南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湖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62.4億元、農業產值3532.9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56倍、1.33倍。
福建建立健全科技計劃項目攻關機制
110個品種亮相云南重大科技專項芒果成果發布會
34萬株!金山這里的夏日綠色海洋,別錯過!
通州實驗設備搬進田間地頭 科技“小院”帶富一個村
田東:綠色標準化生產推動芒果產業提質
科技特派員何云:在旱塬里實現了機械化
萬企興萬村 科技助力鄉村數字化建設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蔗糖產業引入高科技 “糖罐子”越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