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01:43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span id="tjjhflh" class="m2o-tip-spac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width: 1px; height: 1px; visibility: hidden; writing-mode: horizontal-tb; text-orientation: mixed;">近年來,莘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聚力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多方匯聚種子創新合力,做深做實種子全程鏈條,系統構建了以政府為引導、以院校為助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大格局”。莘縣先后被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山東省區域性瓜菜良種繁育基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通過國家審定登記的大田作物品種、瓜菜品種分別達到32個、30個。
一、“多方位”匯聚種子研發合力。堅持創新引領、政府搭臺、企業主體,深入推進政產學研一體合作,全面匯聚種業創新合力。一是政府引導“建平臺”。積極整合種子種苗創新資源,依托縣屬國企—莘縣農業農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建成投用魯西種苗谷,配套建設種子種苗檢驗檢測室和專家公寓,購置引入數字化全自動育苗設備,整合提供種子研發、種苗繁育、示范種植、質量鑒定、展示推廣等全鏈條服務,系統搭建種子種苗研發“一站式”平臺。截至目前,魯西種苗谷已入駐旭日、豪達等種子種苗企業20余家。二是企業主體“當主角”。深入推進“政府+院校+企業”三方聯動,縣政府與省農科院達成協議,依托旭日農業科技公司,合作成立山東省農科院(莘縣)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打造政產學研用創新“綜合體”。積極引導種子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實行研究成果共享、人才資源共用;主動對接聊城大學選派科技副總,培訓推廣分子標記等先進技術。截至目前,全縣種子企業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達成合作協議,聯合建設蔬菜育種合作基地、玉米育種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16個,合作入駐吳明珠院士等研發團隊20余支。三是搜集種質“打基礎”。深入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征集,組建了莘縣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行動領導小組,下設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食用菌等3個專家指導組,對全縣種質資源逐一進行了取證、定位、編號、拍照、標簽,現已累計征集上報種質資源77份。依托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獎補資金,鼓勵種子企業建立種質資源庫,積極拓寬雜交選育樣本,累計搜集儲存高產優質、抗性良好小麥、玉米種質資源3000余份、4000余份。
二、“多維度”保障種子繁育效益。搶抓山東省第一批區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政策機遇,創新推進種子繁育與大田托管深度融合,探索推開“公司+合作社+農戶”大田托管模式,全縣繁種田托管面積達到3萬余畝,種子繁育、糧食保供與農民增收實現協同共贏。一是保底收購“增效益”。優選繁種企業開展大田托管,成立合作社統一與育種企業簽訂繁種合同,實行耕種管收一體管理,育種企業以高于市場價0.1元/斤價格進行回購,每畝土地收入增加達200元。二是規模種植“節成本”。借助規?;?、集約化種植,繁種企業直接對接生產商,批量采購農資農藥,全程采用機械作業,省去了中間環節,提升了作業效率,兩項生產成本合計每畝節約200元以上。三是精準指導“提產量”。充分發揮繁種企業技術優勢,托管項目每5000畝明確一名農化專家,負責田間技術指導,針對性制定栽培管理方案;每150—200畝明確一名小社長監測登記田間長勢,托管地塊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每畝平均增產達200斤。四是規范程序“降風險”。托管繁種田全部投保政策險和商業險,嚴格保證種子繁育托底收益;托管村莊與托管企業聯合設立共管賬戶,實行合作社、小社長、制種企業三方共管,資金使用與銷售收入“統進統出”,確保資金收支絕對安全。
三、“多形式”暢通種子推廣渠道。充分發揮優質種子種苗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搭建種子種苗發布平臺,暢通農業生產供銷一體鏈條。一是搭建一個推介平臺。規劃建設魯西春季設施蔬菜地展園,每年邀請蔬菜種業企業示范參展,組織行業專家、市場批發商、商超采購商、種植基地大戶公開評審打分,評選優質品種,現場掛牌推介發布。自2019年設展以來,魯西地展園已累計展示示范瓜菜品種7700余個,篩選推介適合本地種植優良瓜菜品種800余個。二是聯通一個產業鏈條。大力發展“商超市場+育苗基地+種植農戶”訂單模式,依托種苗企業聯通種植農戶和下游市場,暢通瓜菜育苗、種植、銷售鏈條,農業生產實現統一育苗、統一品種、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截至目前,全縣年優質瓜菜種苗、產值分別達到20億株、20億元,蔬菜總產量、產值分別達到500萬噸、200億元。三是打響一個勞務品牌。充分發揮莘縣種苗繁育嫁接技術優勢,積極推動“勞務+技術+種苗”多向輸出,先后在8個鎮街開設了種苗嫁接培訓中心,依托育苗企業和技工學校,開展“手把手”技術培訓,訂單承接國內外蔬菜育苗嫁接業務,全面打響莘縣種子種苗品牌。截至目前,全縣已有3000余名“嫁接工”遠赴河南、廣西、安徽、海南、云南等地開展技術服務,每人日均勞務收入達到300元—500元。
四、“多層次”夯實種子保障支撐。堅持政策支持與有效監管并重,全力打造種子產業發展良性生態,護佑種子企業茁壯發展。
一是細化任務壓實責任。專門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的種子種苗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莘縣現代種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任務目標和責任分工,定期開展督導調度,種子種苗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綜合考核。二是創新政策優先扶持。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扶持現代種業發展政策》等系列文件,明確要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優先向種子企業傾斜,適當降低申報門檻。創新優化種子企業審批流程,探索推出種子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整合種子企業開辦和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辦理、升級、注銷等全流程,設立了種子企業“全鏈辦”專窗,壓縮材料目錄32%,精簡審批環節56%。三是強化監管優化環境。嚴格種子生產企業跟蹤監管,逐一建立生產經營信息臺賬,常態化開展種子種苗行業高質量發展暨種子打假攻堅行動,嚴厲打擊無證生產、未審先推、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等違法行為。強化種子行業自我管理,組建成立種子行業協會,主動開展種子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全縣240余家種子種苗生產經營單位全部簽署誠信經營承諾書。(山東省莘縣縣委書記孫奇宏)
同心創建,讓文明種子在竹泓扎根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推進鄉村振興 重慶下半年將做好8項重點工
“小眾”的種子專業為何熱起來了 種業人才供不應求
一碗好飯里的種業振興——來自2022中國種子大會的觀察
河南省啟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審計工作
重慶啟動種子種苗打假行動 這七種行為將被嚴懲
黔南州探索建立市場化“大招商”格局
攻堅克難奪豐收——陜西夏糧大豐收夯實糧食生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