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號: 中農富通山西分部 2022-08-03 14:12
鄉村興則國家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當雄,地處西藏中部,是拉薩市唯一的純牧業縣。這里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含氧量僅為內地的50-60%,自然生態脆弱,產業極為單一。近年來,當雄縣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揚“老西藏精神”,依托畜牧、文化旅游、天然飲用水三大優勢產業,加強品牌建設、加速產業落地、發展全域旅游,帶動百姓增收致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艱苦的環境下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生態筑基——推動“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基礎。西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當雄縣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始終以生態文明為指引,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勾勒出羌藏草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當雄縣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全縣經濟社會活動的紅線、底線、高壓線,并對所屬鄉鎮進行特色功能劃分與發展方向定位,形成了“重點開發2鎮、限制開發6鄉,禁止開發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念青唐古拉-納木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阿熱濕地”的開發格局。同時,按照地理環境,劃分濱湖牧區、邊緣高寒牧區、河谷牧區和城郊牧區等類型,將村莊分為城郊型、拓展型、整治型和遷并型等類型,并分類對生態村創建指引發展路徑。
初春的清晨,清澈的當曲河從當雄縣城流淌而過,滋養著沿河兩岸的百姓,景美水清是背后,是當雄縣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的生動寫照。當雄縣堅持以草定畜,實現天然草場永續利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護水、水養草、草飼牛、牛富人”的生態發展模式。同時,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工程,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
不僅如此,當雄縣還以源頭控制為統攬,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著力點,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成污水廠處理及收集系統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并推行清潔生產,創建綠色企業,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源頭削減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大的財富。近年來,當雄縣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自治區級生態村達到100%,自治區級生態鄉鎮達到100%,并榮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持續深化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到位,是鄉村振興的民心工程,更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當雄縣以民生工程作為突破口,不斷完善牧區基礎設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等工程建設,增強了當雄縣綜合服務功能,牧民們出行條件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得以便利,生活幸福指數節節升高。
讓我們從一組數據看當雄鄉村振興的成績單:2021年,當雄縣農牧民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2344.66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35.96元,年均增長38.7%,比同期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6.7個百分點。
除了農牧民家庭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當雄縣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也顯著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實現“一村一幼”;鄉鎮標準化衛生院和村級標準化衛生室的覆蓋率達到100%,建成新冠肺炎核酸檢測PCR實驗室,提升區域重大傳染病的檢測能力,消除了長期影響人民健康的包蟲病,完成全人群結核病、肝炎、風濕病篩查;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組建行政村文藝演出隊,農村書屋實現全覆蓋……教育、醫療、文化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支撐不斷增強,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產業引領——讓“美麗資源”變“美麗經濟”
當雄,藏語意為“天選牧場”,遼闊的草原、豐美的水草使這里成為牦牛的天堂。然而,產業單一、知名度差、缺少人氣也一度成為當雄鄉村振興之路上的“攔路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自2018年起,當雄縣以“文化引領、品牌賦能”為發展思路,積極探索生態資源的價值轉化路徑,成功打造了區域公共品牌“極凈當雄”,有效推動以“有身份證的牦牛肉”和“7100冰川軟水”為核心的凈土健康產業,在鄉村產業振興領域探索“當雄實踐”。
作為牦牛養殖產業化的先行者,相比過去簡單粗放的牦牛肉養殖、銷售模式,當雄縣于2015年已經推出了有“身份證”的牦牛肉,即通過建立產品追溯體系,打造牦牛品牌產業鏈,實現農牧業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今,當雄牦牛成功注冊了地理標志產品和地理標志商標,完成了牦牛肉“SC”認證。隨著牦牛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全國各地的訂單也接踵而至。截至2020年底,有“身份證”的牦牛肉產量已突破500噸,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牦牛產業的發展,也實在地帶動了村民的增收致富。2017年,在當雄縣龍仁鄉郭慶村,凈土現代化牧場的投建使用進一步實現了牦牛養殖科學化、制度化。牧場吸引周邊牧民通過牦牛入股、草場流轉、牧民入園的方式就近就業,放牧員、飼養員、管理員、財務、技術員、廚師、防疫員、保潔員等崗位,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
如何讓“美麗風景”向“美麗經濟”進一步轉換?當雄的答案是:引進產業、創造品牌、聚焦人氣。
納木錯圣水廠、極凈牧場、藍色天國、康瑪溫泉……政府全力引導、排憂解難,讓一個個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當吉仁”賽馬節、蟲草文化節、天湖·四季牧歌》舞臺劇……各種演出與賽事助力西藏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當雄納木措、有身份證牦牛肉、“7100”冰川飲用水……品牌的打造實現了“生態資本”向“富民資本”的轉換。與此同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成功創建,讓區域公共品牌“極凈當雄”熠熠生輝,實現了由文化旅游資源大縣向文化旅游資源強縣邁進的轉變。
據悉,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突破2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5%,分別比2010年、2015年增長了3倍和70.1%,縣域經濟保持長足發展良好態勢。如今的當雄,隨著高原藍牦牛產業基地建成運營,第二、三產業帶動力不斷增強,以天然飲用水為核心的工業規模逐步壯大,旅游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與此同時,當雄還通過區域公共品牌的塑造與電商渠道的打通,激活了當地資源,讓更多的好產品有了銷售渠道,走向了世界。
“原味烏蘭察布”區域公用品牌助力烏蘭察布鄉村振興
習語阡陌第12期:“中國夢是人民的夢”
云南瀾滄:藏糧于技 玉米品種試驗示范助農豐產增收
普洱市瀾滄縣搭建村企合作橋梁為鄉村振興“蓄勢添能”
松柏鎮:放開舊成見和睦助振興
全椒縣武崗鎮:農機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增收 助力鄉村振興
武漢能人致富家鄉促振興
原味烏蘭察布:做強區域公用品牌 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