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16:57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此時各種農作物仍處在生長旺盛期,因此立秋也是農事活動的關鍵時期。對于農作物、果樹和魚塘,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來看看立秋前后不同作物的農事活動指南吧。
立秋節氣農事活動指南之經濟作物管理
1.水稻
中部地區的早稻開始收割,秋稻開始移栽和進行田間管理。要抓緊搶收搶曬早稻,盡量縮短農耗期;抓緊搶插(拋栽)雙季晚稻,盡量在立秋以前完成晚稻插秧(拋栽)任務,及早轉入田間管理,采取以水調溫、葉面噴肥等措施防止高溫危害,爭取晚稻生產主動。
2.棉花
立秋時節棉花開始結鈴(棉桃),進入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也是不修棉的打頂的最佳時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要及時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如果有長勢較差的棉田,需要補施一次速效肥。
3.白菜
立秋前后,華北地區的大白菜進入播種期,及時播種可保證白菜在低溫來臨前有充足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如果播種過遲,就會使生長期縮短,出現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的現象。
4.茶園
秋耕要盡快跟上,農諺有“一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的能力,若再同時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壯。
立秋節氣農事活動指南之菜田作物管理
進入立秋時節,由于持續高溫,日照強烈,伏秋連旱,間有暴雨,菜田管理要求特別嚴格,要特別加強蔬菜的抗旱、防澇、追肥、中耕除草、保花保果及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1.辣椒
早春連作栽培的晚熟辣椒,應注意加強肥水的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注意煙青蟲的防治。秋辣椒、秋延后辣椒,要重點加強病毒病、疫病等的防治,搞好苗期遮陰,看苗追肥、澆灌,不能缺水。
2.茄子
再生茄子要加強肥水管理,保持濕潤,加強黃萎病、綿腐病、褐紋病等的防治。秋茄子或秋延后茄子,栽植后10天左右,加強肥水管理。天旱時帶肥灌透水。暴雨后要立即排水。
3.芹菜
注意用遮陽網或草簾等及時搭遮陰棚,加強追肥、澆水工作,保持土壤濕潤。及時防治蚜蟲、軟腐病、葉斑病等病蟲害。
立秋節氣農事活動指南之果樹管理
果樹立秋至立冬期主要是果實發育及充分成熟采收期,也是果樹營養物質積累和花芽分化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加強管理可增加當年產量,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果樹的抗寒能力。
要注意勤噴肥,以促進新梢成熟,并增進果實著色和提高含糖量。在9月中下旬果實采收后也要注意噴肥,以防止葉片過早脫落,延長葉片生長期,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病菌侵入。
立秋節氣農事活動指南之魚塘管理
1.由于立秋水溫逐漸降至溫水魚類的生長適宜水溫22-28°C之間,魚類的消化機能逐漸恢復至最佳狀態,可以逐漸加強飼料的投喂,但切不可猛然加量,以免造成魚類的消化不良誘發腸炎。
2.立秋之后,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易發生水體對流現象,晴天中午應注意開動增氧機或涌浪機打破水體熱成層,防止晚上密度流造成的泛底缺氧事故發生。
3.大量投餌會造成糞便、殘渣等有機質大量積累,影響魚類攝食、嚴重的會誘發疾病,應定期加注新水,或施加微生態制劑改良水質。
4.經過一夏的養殖,草魚養殖后期往往會出現肝膽不健康的現象,定期投喂保肝護肝藥物增強魚的消化機能和抗病機能。對于保持魚的健康生長有重要意義。
5.立秋之后,魚病相對減少,但也不可掉以輕心,細菌性腸炎、爛鰓病時有發生,定期做好藥物預防,預防性內服藥以中草藥為主。
6.輪捕輪放的的魚塘應適時捕撈成品魚上市,給小規格魚類釋放生長空間,并注意做好捕撈后的消毒防病工作。
以上就是立秋前后農事活動指南,立秋后,氣溫變化,水分降低,光照強度減弱,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要采取科學的農事活動,促進農產品的成熟和收獲。
江蘇現代農業(特色水產)產業技術體系舉辦養殖尾水治理現場觀摩...
農業無人農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等活動將與2022國際農機展同期同地...
鐵路公安機關快偵快破嚴打“盜搶騙”違法活動
塔臥鎮開展“嚴以治家 清風傳家”宣傳教育活動
商務部專家在我縣開展下鄉活動
農機化總站組織離退休人員開展“暢談新時代·喜迎二十大”活動
咸豐旅游推介活動走進江城
定安掀起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