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17:21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牽頭組織國內多家高校相關專家共同起草的國家標準《動物腧穴名稱與定位馬屬動物》(標準號GB/T41626-2022)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是我國首個中獸醫針灸國家標準,并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系統規定了馬屬動物腧穴體表定位的方法、名稱確定原則和180個腧穴的名稱及其定位,適用于獸醫針灸的教學科研、臨床治療及學術交流等,對馬屬動物腧穴定位及腧穴相關的臨床應用、科學研究等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填補了中獸醫針灸國家標準的空白,傳承和發揚了中獸醫藥學這一民族瑰寶;對中獸醫教學、臨床應用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將發揮重要推動作用。

針灸是我國中醫和中獸醫的重要臨床學科之一,是由“針”和“灸”兩種治法組成的,通過尋找病癥歸屬的經絡、關聯的臟腑,明確病癥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而診斷出病因,再利用經絡,穴位的傳導和功能,以“內病外治”的方式,應用各種特殊的操作手法對相應的穴位進行刺激,使臟腑功能相互調和達到治療人畜疾病的目的。
九十年代之前,中獸醫針灸多用來治療牛、馬、騾等大型家畜動物的疾病,近年來,由于寵物醫療業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寵物的喜愛和關心,針灸逐漸顯示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性,因而受到寵物主人及獸醫師們的重視,逐漸成為了一種治療和預防的重要方法。
中獸醫針灸的歷史

針灸術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新石器時期,銳利的石片,即“砭石”被用于砭刺人體與畜體的某一部位從而治療疾病。灸療是在火的發現和應用之后,人類在用火過程中,發現當身體的某一部位受到火的烤灼時,會感到舒適或減輕了病痛。反復實踐后選擇易于點燃,火力溫和,并且有溫通作用的艾作為施灸的原料,從而形成了針灸術。
夏朝至西漢前,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針灸也逐步改進,關于獸醫針灸的直接文字記載,是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劉向根據傳說撰寫的《神仙列傳·馬師皇篇》,內有“乃針其唇下及口中,以甘草湯飲之”,以治“龍”(馬)病是獸醫應用針灸治病的最早記載。
唐朝時期獸醫事業發達,行軍司馬李石著的《司牧安驥集》教材是我國第一部獸醫教科書,收載了《伯樂針經》、“穴名圖”“伯樂畫烙圖”“王良百一歌”“畫烙圖歌”“放血法”和針藥并用等,是第一部較為系統地總結和記載了動物針灸學內容的書。
明代有兩位著名獸醫叫喻本元和喻本亭,幾十年的時間里,編著《元享療馬集》一書,其中包括中獸醫基礎理論、經絡、針法、穴位、中草藥、方劑以及馬牛病證的治療等,成為學習獸醫學的經典著作。
近現代以來,1904年“北洋馬醫學堂”開創了我國現代獸醫教育,相繼派人赴日本、歐美學習獸醫,但統治者崇洋媚外,妄圖消滅傳統國醫,如1914年北洋軍閥提出“廢止中醫”,1925年國民黨禁止傳統醫學教育,1929年在“第一次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致使動物針炙也出現《豬經大全》所說:“醫方小道……故無人學獸醫久矣”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中獸醫的科研工作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召開第一次全國民間獸醫座談會。1958年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并設置了針灸研究室,組織編寫我國第一部《中獸醫針灸學》,初步統一了馬、牛、豬、駝的穴位名稱。1960年全國各高等農業院校開設了中獸醫課或中獸醫專業,從此廣泛開展了針灸治療家畜疾病的科研工作。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獸醫針灸方面創造和推廣一些新療法,如耳針療法,水針療法、電針療法、埋線療法、針刺麻醉以及激光療法、微波針、磁療等新技術的應用。

針灸在動物臨床上的應用
中獸醫針灸可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因此越來越受獸醫們的青睞并廣泛地用于臨床上治療寵物的各種疾病,如椎間盤突出,雍疾和癲痛等神經性疾病,肌肉骨酪性疾病,皮膚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還有癌癥、肝病腎病和其他老年病,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隨著世界動物醫學的不斷提升,我國傳統的針灸術也得到長足發展,在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亞洲地區都有著動物針灸項目的服務。
對于動物來講,針灸不僅效果明確,同時也是更自然的治療方式,不需要手術和吃藥,避免了過敏和傷口繼發感染以及手術失敗的風險。
4.6萬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細鱗鮭幼魚放流烏蘇里江
汛期即將來臨,防汛減災!這些知識,你必須了解!
衛星遙感助力玉米田管!了解一下!
孟加拉國制訂家畜和動物產品檢疫法
依法保護野生動物最該做到“愛而不擾”
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方案》全面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
河北加強汛期動物炭疽防控工作
廣東江門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強化推進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