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10:16
該系統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匯處。2001年至2003年在興隆溝發掘的碳化粟(谷子)和黍粒距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推斷,西遼河上游地區是這兩種谷物的起源和中國古代北方旱作農業的起源地,從而證明敖漢旗是橫跨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
在敖漢旗境內發掘出的“小河西文化(距今8200年以遠)”、“興隆洼文化(距今約8200-7400年)”、“趙寶溝文化(距今約7200-6400年)”、“紅山文化(距今約6700-5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約5000-4500年)”遺址地,都發現了與旱作農業相關的生產工具,有鋤形器、鏟形器、刀、磨盤、磨棒、斧形器等,見證了敖漢旗的農業起源和農業發展歷程。
2012年8月1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批準敖漢旗旱作農業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暨“世界旱作農業發源地”,成為我國6個、全球18個農業文化遺產之一。2013年成為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聚焦農業農村重大項目 構建綠色健康食品園區
構建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農業農村...
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 甘肅向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2022兩岸(麗水)品質農業高峰論壇將于8月10-11日舉行
農業農村部答復:保護耕地、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廣西:提升打造精品特色農業產業
供銷合作社系統在三方面推進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
構建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