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2-12-07 16:57
8月1日,桂陽縣仁義鎮白云村被陽光喚醒。一臺臺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不一會兒,田里就豎起了一排排嫩綠的秧苗。
這是該鎮大力推廣的合作社服務發展模式。今年4月,仁義鎮引導組建以集體經濟為主的同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金盈水稻種植合作社,為全鎮14個村4200畝水稻開展水稻機耕、機插、育秧、植保、機收等多環節托管服務。
“這種模式村集體、村民雙雙收益。”白云村支書、主任彭禎介紹,通過全程社會化服務,一畝稻田的成本可節約400元,機械插秧每天可插30畝,效率相比人工翻了30倍。與此同時,村集體還可以直接獲益3萬多元。
今年初,郴州市委組織部提出,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年內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80%以上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0萬元。
桂陽縣經過深入調研,以仁義鎮為試點,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探索出七條路徑:支部農場、合作社服務、新能源產業、項目承建、盤活資產、金融扶持、入股分紅,多元壯大村集體經濟。
“接下來,我們想利用仁義鎮的優勢,依托14個村(社區)集體的2525棟10.6萬平方米烤煙房閑置屋頂,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仁義鎮黨委書記周海燕介紹,目前仁義已與浙江京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開發框架協議,公司以8元/平方米的租金付給集體,預計可為每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7.5萬元。
“盤活村集體經濟,關鍵在于優勢利導,結合各村實際,一村一策、因村施策。‘七條路徑’并駕齊驅,多點開花。”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賀龍躍說。今年,桂陽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預計達到5355萬元,力爭實現全縣村集體平均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
既壯大村集體經濟 又促進農民增收 河北隆堯縣“五種模式”效果...
這里的農機現代化實踐真可嘉 ——上海市嘉定區探索農業機械化發...
河南武陟探索稻米深加工產業鏈 “一粒米”頂起一個產業
青海澤庫羊產羔旺季 規模化養殖壯大種群 助農增收
長沙縣高橋鎮: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推進共同富裕
山東探索數字鄉村建設 引領集體經濟跨越發展
缺乏養老設施、適老化改造難 多地探索新模式破解居家養老困局
浙江開化:先行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山區共同富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