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0:15
雞蛋長在樹上,花生高高掛在枝頭、草莓一年四季都能結果。打開短視頻平臺,一些違反基本常識的農產品廣告比比皆是。雖然評論區里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但此類視頻仍然被廣泛推薦,在人氣平臺上大行其道。
近年來,直播帶貨持續火熱,農產品銷售也正在成為直播賽道里的新一片藍海。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逐年增長,從2018年的2305億元已經增長到了4221億元;但與此同時,直播帶貨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流量至上”愈發明顯,大部分農村電商沒有“明星光環”、自身流量有限,與規模大電商在同一直播環境中,越來越被邊緣化,帶貨效果不夠理想。
為了吸引用戶、追求更大收益,一些商家開始用內容夸張、違反常識的視頻來博取流量、惡意競爭。有人說,這種直播不必理會,稍微有點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就能一眼看穿。可對于從小生活在城市、沒見過田地的孩子,真的能完全區分嗎?每天被虛假荒唐的信息裹挾,會不會潛移默化?就算只是過度的營銷策略,那么連視頻都造假,實際產品又怎能讓人放心?農產品電商行業的美譽度,會被消費者怎樣詬病?
農產品帶貨直播是好事,擴寬銷售渠道、助力農民豐收。但是賣貨不僅要靠流量,更要靠質量,健康的直播生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商家誠信經營,不夸張、不誤導,讓產品本身成為最好的流量;平臺履行信息主體的責任,把關商品銷售的整個流程;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對問題性質嚴重、多次出現問題且屢教不改的網絡主播,進行封號、警示等處罰措施,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眼球經濟不會長遠,好產品永遠會有市場。真心勸誡農村電商不要急功近利、不做一錘子買賣。宣傳推廣合情合理合法,為辛苦養殖后產的雞蛋、光照充足后的甘甜草莓,真正打開穩定、可持續的消費市場。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李宜曉
8月12日:雞蛋價格比昨天下降0.1%
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大會:短視頻直播成農產品及鄉村區域品牌“加速...
8月11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0.77
8月10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上升0.06個點
8月10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0.60
地標“身份證”能為農產品帶來什么?
8月9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0.54
俄羅斯出口中心支持向國外再推出8家公司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