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 2022-10-13 16:49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據筆者在基層調研中發現,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
一是供給模式單一。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主要以政府為主導,實行自上而下的資源輸入策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實踐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農村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個性化的文化需求。
二是供給樣式單調。平時主要通過送書、送戲、送電影等活動為農村群眾提供精神文化“套餐”,而植根血脈的鄉土文化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群眾所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沒有被奉上。導致出現政府將電影送到農村社區卻無人觀看,設備良好的農家書屋利用率低,漂亮的公共文體設施少有利用等窘境。
三是受眾對象單薄。一方面受人力、物力、財力影響,加之文化人才隊伍匱乏的制約,沒有專門的文化骨干定期組織集體活動,村上的活動基本是自發組織的,維持時間較短,隊伍穩定性不強。另一方面,目前留守農村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群體,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興趣愛好較少,所以參與程度不高,積極性不夠。
為此,筆者建議:
一是摸清“底子”,掌握農村文化需求樣式。進一步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調研力度,全面梳理農村文化需求,弄清基層群眾喜歡看什么,喜歡玩什么,減少盲目施策,盲目投入。要根據地區間的文化差異,科學擬訂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營養菜單”,真正讓農村群眾感興趣、愿意看、有意義的文化產品能下鄉、多下鄉、早下鄉、快下鄉。
二是找準“路子”,轉變農村文化供給方式。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農村公益文化社會辦的新途徑,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興辦農村文化事業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大力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逐步形成“民辦公助、政策扶持、多方融資、全民參與”的農村文化建設運行機制。
三是搭好“臺子”,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堅持上下聯動、城鄉互動,指導和幫助當地農民開展一些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使專業演出和農民自發的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著力培養一支熱心農村文化事業、對農民有深厚感情、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多組織一些農民自編自演的文藝演出活動,使農村居民能夠親身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激發他們對文化的熱情。
(作者單位:湖北省南漳縣政協)
四川天全縣新華鄉:加強信息對接 服務返鄉創業群體
關于加強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的通知
最新最全!上猶農村供水保障電話公布,請收藏備用!
農村改廁“回頭看”!這個鎮人居環境再提升!
望岳談丨讓山東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
農業農村部派出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指導防范高溫干旱保秋糧豐收
王勇:推進鄉村文明建設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農業農村部召開部領導專題會強調 毫不放松抓好農業防災減災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