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正安 2022-10-17 23:07
道路干凈整潔,兩三層的小洋房遍地,房前屋后種滿花草樹木,村民在村前的千畝壩區上忙著種植香蔥、辣椒、大豆……你以為誤入陶淵明筆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田園生活畫卷,卻是正安縣謝壩仡佬族苗族自治鄉謝壩村村民李曉明生活了40多年的家鄉。

“務工的地方隔家5分鐘的路程,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政府還為我們出資購買水泥、磚石,為我們出設計圖,幫助我們修小花園,和小洋房一般樣,日子別提多美了!”說起家鄉這兩年的變化,李曉明的嘴角不自覺上揚著。
謝壩村的改變,得從2021年,謝壩村成為遵義市特色田園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時說起。
“創建特色田園鄉村,將是謝壩村發揮鄉村獨特稟賦,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筑、田園生活,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走出一條具有謝壩特色的‘田園牧歌’式鄉村振興之路的發展契機。”作為謝壩鄉謝壩村第一書記,陳波深知創建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給謝壩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如何深挖謝壩村的特色資源稟賦,充分釋放鄉村蘊含的經濟、生態、文化等多種功能效益,推動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創建之初,諸多問題都擺在村支兩委面前。
“示范點打造需規劃先行。我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院壩會,廣泛收集民意,并邀請了貴州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的專家前來進行科學規劃,既要保留田園風光、留住美麗鄉愁,也要體現我們謝壩鄉的特色。”陳波告訴筆者。
“這是我們結合農耕文化、仡佬文化打造的院墻、籬笆,這是我們打造的香蔥產業,這是我們第一批進行庭院建設打造的房前屋后……”說起謝壩村打造示范點半年以來的改變,陳波如數家珍。
順著陳波的手望去,隨處可見的農耕器具,訴說著這座小山村千余年的農耕文化,屋瓴上、籬笆上,屬于仡佬族的特色裝飾,都為這座山村增添了一抹神秘的氣息。
“我們按照統一規劃,分片實施,統籌推進的原則,已對示范點核心區域第一批的23戶農戶進行改造,每戶補助一萬元,用于房屋改造、庭院建設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去年,該示范點投入了100萬元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實施了污水處理項目,讓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之前規劃的文化廣場正在建設中......”陳波介紹。
不僅著力改善基礎設施,謝壩村還以產業為引領,強化全村“造血”功能。
2021年底,通過打“鄉情牌”,謝壩村黨支部動員了4名在外鄉友返鄉發展香蔥產業,將全村165畝撂荒地全部利用了起來,惠及200余戶村民。

“家里的3畝地每年可以拿1500元的土地流轉費,總比閑置好。而且,公司租賃我們的土地過去種植香蔥,我們也可以到基地務工,每個月有個3000左右的收入。”62歲的謝壩村中壩一組村民付遠高笑著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風的滋養,謝壩村進一步提高謝壩村的鄉風文明程度,以鄉風文明打造鄉村振興之魂。由黨支部牽頭,于今年1月初,通過民主協商后成立了組級議事會,讓村民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由15名黨員、五老人員、退役軍人、村民小組長、網格員等組成議事會。71歲的退休黨員干部付忠禮便是其中一員。
“付忠禮是我們村德高望重的人,村里有糾紛了,都會請他幫忙協調。他還會為我們宣傳一些黨的政策,在發展產業的時候,給予我們建議意見。”付遠高告訴筆者,此次全村打造示范點,付忠禮又開始挨家挨戶宣傳政策,對不支持的群眾進行疏導,讓全村同心共建美麗家園。

付忠禮(右)正在向村民宣傳政策
聽到村民的夸贊,付忠禮說:“我是一名52年黨齡的黨員,退休后,繼續發光發熱,是我的責任與榮耀。只要村民需要我一天,我心甘情愿!”
組級議事會的探索,在鄉村治理中充分發揮了“知名人士”的橋梁紐帶和示范引領作用,形成了群眾自治、干群聯抓、全民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力量”。
臨行前,望著一旁忙著修建院墻的村民們,陳波若有所思地告訴筆者,“謝壩村示范點的打造,就如同這壘院墻,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建設立足鄉土民情、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指日可待!”
陽光透過云層,灑向謝壩。今年年底,謝壩村“壩上擁田舍,鄉愁映菜園”的愿景將成為現實。(楊媛媛 王穎)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津金”同心一路同行
湖南株洲首屆鄉村音樂節暨第七季“穿越荷塘”活動啟動
陜西綏德米家鹼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添活力
“文體特派員”走進鄉村 打通文化民生最后一公里
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熱議:數字金融建設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需探尋...
甘肅將舉辦首屆“我的鄉村我振興”有獎征文暨農民論壇
年輕“鄉村CEO”補齊鄉村振興短板
鄉村少年登上中央歌劇院舞臺舉辦專場演唱會歌頌家鄉 第三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