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 14:24
走進河南省臺前縣夾河鄉南張莊村,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有序的街道,街道兩旁是郁郁蔥蔥的石楠木、熱烈開放的月季花、掛著果子的石榴樹。在村子的西南方向是一排排高標準建設的肉雞養殖大棚,棚內一只只鮮活靈動的白羽雞覓食飲水,這是南張莊村打造的養殖新產業。
南張莊村位于夾河鄉西南方向,面積約10萬平方米,目前村內常住人口145戶470人,2個生產組,黨員22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共5人。
“以前村里農業產業結構很單一,基本都是種小麥、玉米,經濟效益低。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成了留守人群。”夾河鄉副鄉長、南張莊村黨支部書記馮倡勝說,這樣單一落后的發展模式,如何另辟蹊徑、舊貌換新顏,走出一條鄉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村“兩委”班子必須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作用。
“想讓村民跟著黨支部走,還得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為帶領村民致富,南張莊村“兩委”認真謀劃發展模式。經過村“兩委”成員多次到聊城市陽谷縣奧翔集團、鳳翔集團外出考察,最終選擇白羽雞養殖項目。
白羽雞養殖屬于風險小、門檻低、投資規模相對較少,資金回籠率高的短平快項目。只需要養殖戶一次性投資70萬元左右,按照企業要求蓋一座功能相對簡單的大棚,再投入少量勞動力,夫妻兩人就能進行養殖。在反復斟酌、不斷征求村民小組組長代表等群體意見后,該項目在村里落地。
在南張莊村“兩委”的努力下,由上游公司負責供送雞苗、供應飼料、包教技術、包收成雞,在有貨源有銷路的前提下,免去村民的后顧之憂。通過走養殖這條道路既能吸引青壯勞力在家門口致富,也能讓年紀大點的老人賺個零花錢,還不耽誤接送孩子,日子過得有勁頭,群眾生活有奔頭,大家都有事干有錢賺,村里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明顯減少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8年10月,肉雞養殖項目建設初期,有些群眾持觀望態度,想拿錢入股又害怕錢打水漂,村“兩委”成員決定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利用縣委組織部和德商村鎮銀行聯合提供的“黨員先鋒貸”平臺貸款20萬元,又自籌資金1500萬在村西南建設占地100畝標準化雞棚22座,同時成立了臺前縣繼榮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達40萬元以上。2019年南張莊村被評為濮陽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產業扶貧紅旗黨支部;2021年,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村子變模樣,人心更向上。“這幾年,俺村的變化可真不小。村里大力整治人居環境,路修好了,還有集體經濟收入,過年過節村里給群眾家家戶戶一袋米、一桶油,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73歲的南張莊村村民焦月英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南張莊村以創建“五星”支部為契機,打破傳統模式,加大“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培訓,規劃培養養殖致富人才,讓該村肉雞養殖更加強起來,為村發展、戶增收搭建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鏈條。“我們將在‘爭星晉級’沖鋒號的指引下,計劃再新建2座高標準肉牛養殖廠房,盤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實現村集體和村民的雙收益。”談起未來的發展,南張莊村黨支部書記馮倡勝信心滿滿。
如今,一幅黨旗引領下的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正在夾河鄉南張莊村徐徐展開。(中共臺前縣委宣傳部供稿 梁一偉 王康歡)
責任編輯:楊霄霄
四川小金縣:做強牦牛綠色產業鏈
興業縣楓木村:“菜葉子”變身“金葉子” 成富民產業
甘肅山丹縣羊產業奏響鄉村“振興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 部署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
廣西柳州:小米粉撬動大產業 “嗦”出農戶美好生活
總書記掛念的“關鍵小事”丨特色小吃大產業
打造沿黃沿海鹽堿地上的特色產業—— 黃河口大閘蟹爬上民眾餐桌
選好富民產業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