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2-08-26 13:50
8月19日,四川省青川縣關莊鎮書房村,驕陽似火,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村后5公里外海拔1500多米的瓦池山上,村文書馮彥容正和當地群眾在仔細地查看農作物種子的出苗情況。發現枯萎的,他們就要跑到很遠的山溝里背水上來澆灌,以保證成活率,同時還要拍下影像同步傳送到系統數據庫。
“我們村是典型的旱山村,全村共有50多畝撂荒地復耕,必須定期查看農作物的長勢情況,這事關群眾的‘菜籃子’和‘米袋子’,馬虎不得!”馮彥容說。
為加強撂荒地整治工作,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復耕任務,關莊鎮強力實施鎮域“米袋子”“菜籃子”工程,推動撂荒地復耕工作落地落實。該鎮于6月中旬組建了耕地復墾工作專班,召開耕地復墾工作專題會議進行精心部署,層層壓實責任。由駐村領導牽頭負責,以“定人、定責、定任務”機制,逐村逐戶逐地塊,拉網式全覆蓋摸排登記撂荒地,建立臺賬。全鎮各村展開了撂荒地復耕競賽,賽進度、賽質量、賽作風。他們利用村村響、壩壩會等方式宣傳動員群眾復墾,以等不得、誤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建立“一地一策”,探索“農戶自愿、親友代管”模式,采取一日一匯報機制,抓實抓細工作落實。 6月下旬,該村正式全面啟動復耕工作。根據責任分工,村文書馮彥容具體負責整個復耕工作的數據收集、統計、播種及成果上報。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該村撂荒地共分成7塊,分布在當地瓦池山幾十平方公里的區域。因為海拔較高,又處于荒山野嶺地段,加上常年缺水、土質較硬,無法進行人工作業,只能進行工程恢復。同時,因為沒有上山道路,就連小型機械也無法運輸。為了趕工搶種,馮彥容他們把數百斤重的旋耕機拆卸成幾部分,由村里青壯年勞力一臺一臺地背上瓦池山。
由于作業區域距村委會有5公里多路程,加上多年未有人上山,原來的羊腸小道都布滿了荊棘,且溝壑眾多,坡度多達70度,最低的野草也沒過膝蓋,很多地方已有一人多高,同時這里經常有野獸出沒,復耕困難與危險明顯增高。但這些并沒有難倒嚇倒村干部和當地群眾。為了搶工期和播種期,96年出生的馮彥容每天一大早就和群眾一起上山,每個人背著水壺和干糧,步行2個半小時到達作業區域。雖然作業區域海拔較高,卻也沒有一絲風,太陽近乎直射,勞作半個小時左右,大家的臉上、背上就會有一種火辣辣灼燙感。累了的時候,也沒有樹木可以遮陽,大家只能戴上草帽、席地而坐休息一會。
“山上的氣溫高達43度,由于干旱,山上的很多作物已經干枯。”馮彥容說:“我們不僅要復耕撂荒地,還要和群眾一起抓緊補種其他耐旱作物。”
為了完成目標任務,馮彥容和當地群眾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家中經常是晚上9點多,這其中的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度過了最炎熱的時節,同時也把全村50多畝的撂荒地全部復耕完畢。
復耕完畢,不代表工作的結束。根據要求,復耕后還必須種植相應農作物。為避免農作物再次面臨枯死的情況發生,他們選擇了播種抗旱能力較強的油菜籽,只需前期從山下背些水上來澆灌,后期無需再進行過多打理。因此,油菜也被當地人稱作“懶莊稼”。每隔幾天,村干部還要上山查看種子出苗情況,然后根據每塊地的編號,通過自然資源部門的衛星定位系統定位后將照片及相關數據上傳,送上級審核,審核不過的,還要重新進行整改。這成為了馮彥容的日常工作,每隔一周左右,她就必須上山查看一次。
7月中旬的一天,馮彥容像往常一樣早早就出發了。約1個小時以后,她走到一道五六米高的土崖前。在稍作休息后,她準備翻過這座土崖,但上面布滿了荊棘和茅草。于是,她一手小心翼翼地撥開荊棘,一手抓著茅草一步步往上爬去。正在此時,不知是什么動物突然從草叢里“嗖”的一聲躥了出來,嚇得她一松手滾落了下去。此時,馮彥容害怕極了,擔心再有什么野獸出沒,但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她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走,直到把所有數據上傳工作做完才又下山回家。回到家里換洗衣服才發現,自己身上多處淤青。母親李興玉一邊給她擦拭藥水,一邊心疼地說:“幺兒,怎么這么不小心,可心疼死媽媽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在這場全鎮的競賽中,書房村脫穎而出,順利完成了撂荒地復耕任務,走在全鎮乃至全縣的前列。
在書房村的帶動下,各村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把撂荒地復耕工作作為當前黨員干部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為確保撂荒地整治工作“不走樣”,關鎮莊成立了由紀委牽頭專項督導小組,緊盯重點區域、整片撂荒,緊盯耕地 “非糧化”,嚴守耕地保護底線,分片包干,進村入戶,下沉復耕一線現場督導,確保精準復耕“無死角”。同時,充分考慮群眾種植意愿,結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建立撂荒地復耕工作計劃,不斷夯實撂荒地整治基礎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已集中復墾耕地378畝。
據了解,今年,青川縣計劃恢復耕地3517.622畝,其中計劃從耕地流出地塊中即可恢復603.31畝、工程恢復1500畝;從耕地后備資源地塊中恢復1414.312畝,將復墾的目標任務細化到每天,倒排工期,實行一日一通報,層層壓實鄉鎮村社區組干部責任。他們先后召開技術培訓會30余次,培訓200余人,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各鄉鎮出動挖掘機45臺、旋耕機86臺、人工5200余人次,有力有效推進整改恢復任務見底清零。截至目前,全縣已恢復耕地4065.82畝,可實現大小春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4065.82畝,實現全年糧食產量2092.96噸,為青川縣糧油穩定增產打下堅實基礎。
高溫預警連發35天!今天四川重慶江西福建局地氣溫將超40℃
四川石棉:讓鄉村振興之路綻放民族團結幸福花
四川珙縣:探索農村“三資”智慧監管
四川限電令下,養殖場戶還好嗎?
抗旱耐高溫 四川新稻種創新佳績
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強調 在經...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
稻谷飄香秋收忙 四川井研奏響“豐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