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合作社 2022-12-02 20:53
李華,是一名“80后”大學生“新農人”。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孩子,一位扎根農業回饋家鄉的創業者,一位腳踏實地與時俱進的中共黨員,做好生態農業、回饋父老鄉親是他一直以來的創業夢想。2012年大學畢業后,他放棄城市工作,毅然回到農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大學同伴一起成立了重慶市璧山區新芽種植股份合作社,用青春與汗水帶動了璧山區蔬菜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獲得了“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等榮譽。
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發動農戶們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基地面積發展到1010畝,入社成員達460戶,有效帶動了成員增收致富。合作社實力日益壯大,先后獲得“璧山區十佳農民合作社”“重慶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CAQS-GAP)試點單位”等榮譽。
歷經磨煉,農民們豎起了大拇指
李華出生在重慶市璧山區一戶貧困農民家庭,家里以種植蔬菜為生。從小看著父母操勞農活,不但掙不到幾個錢,還常常被人瞧不起,因此李華一直渴望改變這種“靠天吃飯”的落后種植方式,“我要用專業知識和實干精神,改變農民又辛苦又掙不到錢,還遭人看不起的現狀?!?012年大學畢業后,他瞄準老家重慶璧山區的10萬畝蔬菜基地,與5位同學一起回鄉創業。
經過全面考察和多方“談判”,李華終于在大路街道租下300余畝蔬菜種植“根據地”。創業之初,他信心滿滿地認為種菜是“小事一樁”,然而現實給了他沉重一擊——由于專業不對口,他們的種菜技術還不如一些老農民,蔬菜產量和品相都不盡人意。再加上人太年輕,不善于和周邊農民溝通關系、拉近距離,農民們都認為他們是不靠譜的“書呆子”,不愿意到他們基地來干活。很快,他們虧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30多萬元債務。
“菜都種不好,在你們那里干活能給得起工資不?萬一你們哪天跑了,我們怎么辦?”面對老農們的質疑,李華和同伴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突破難關?!皼]工人我們就自己帶頭干!”李華他們夏天頂著酷暑,從早上5點起床摘菜到中午2點;冬天冒著寒風,深更半夜裝菜上車拉到市場去批發。大半年過去了,幾個文質彬彬的小伙兒變成了又黑又瘦的“木炭”。
光苦干還不行,還得虛心學習,成為技術帶頭人,才能取得農民朋友們的信任。2013年,李華和同伴們主動到西南大學學習蔬菜種植技術,邀請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將現代農業技術運用到蔬菜種植中。一方面,通過合理安排蔬菜種植時間和編制各種問題的應急預案,降低災害風險,具備了形成規模效應的前提;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運營機制,引入數據處理,對蔬菜從種子到成品進行全方位的跟蹤記錄和研究分析,形成基礎數據庫,初步形成了科學種植、高效生產、流程可視化的“智慧農業”模式。短短1年多時間,李華的蔬菜基地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飛躍,被評為“2013年璧山區優秀種植大戶”,生產的各類蔬菜瓜果成為批發市場的搶手貨,周邊的農民們也不再取笑他們,而是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一定要讓蔬菜基地煥發新生,帶領農民們脫貧致富”,這是李華扎根蔬菜基地的最初信念。有了前期積累,2014年李華發起成立了重慶市璧山區新芽種植股份合作社,以帶領更多農戶種菜致富。
為確保農民入社得到實惠,李華按照“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要求,切實提高合作社的集約化經營水平,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在合作方式上,李華積極響應政府“三變改革”的號召,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優勢,聚合“三農”資源,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對于無能力或不愿自主經營土地的入社農戶,通過土地流轉、上崗就業、固定薪酬的方式,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對于自主經營土地的入社農戶,合作社提供統一的生產管理、技術指導、運營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有效規避了農戶自主經營的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所有農戶按合作方式享受季度盈余分紅,確保他們每個季度都能獲得額外收入,提高農戶們的生產積極性。在技術引領上,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堅持校社聯合,緊密依托西南大學、重慶市農廣校、重慶市農科院等科研教學單位,積極尋求農業專家的技術指導,力爭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在生產中不斷鉆研種植技術,獲得了“雜草秸稈還田培肥土壤方法”“尾菜直接還田培肥土壤替代化肥方法”“一種藤蔓類蔬菜密植高產方法”“一種番茄修枝增產方法”“一種茄子修枝增產方法”等5項生態種植發明專利,解決了蔬菜生產中的連作障礙、土壤板結酸化等瓶頸問題,極大地降低了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了綠色生產。
在生產管理上,合作社嚴控產品質量,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種植流程,總結提煉出1860條制度與規范,要求成員按流程規范嚴控質量,保證蔬菜瓜果產品從播種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合作社的產品要通過21項農殘與重金屬檢測才能上市,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2017年,合作社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2019年,合作社被評選為“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CAQS-GAP)試點單位”。
在品牌建設上,合作社運用現代品牌運營思維,建立“云深不知處”基地品牌及“尋味云澗”農產品品牌;采用線上商城、抖音、小程序等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店體驗相結合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將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
在結構調整上,合作社針對消費者的喜好,引進了一系列新品種蔬菜瓜果,如備受歡迎的板栗南瓜等,滿足了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促進了當地種植結構的調整,為璧山區蔬菜種植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過6年的艱苦奮斗,合作社從一點燭光發展為閃耀新星,帶動800余戶農戶從傳統菜農“破繭蝶變”為新時代菜農,李華也進一步靠近了創業愿景。2019年底,合作社總收入528萬元,成員分紅37.5萬余元,帶動成員戶均收入5萬余元,還入列“2019農民合作社500強”。
盡管合作社發展態勢良好,但隨著規模不斷壯大,李華也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為擴大規模、建設品牌、延伸產業鏈,合作社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都出現了資金缺口;另一方面,合作社急需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加入,幫助成員提高生產經營能力,推動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農產品銷售與電商平臺密不可分,合作社亟需補充電商方面的知識,暢通產品電商銷售渠道,抓住市場熱點,幫助合作社“帶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李華對自己、對合作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5年,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將積極吸引璧山區蔬菜基地核心區的種植戶加入,實現合作社基地面積達1萬畝以上。除擴大種植規模,合作社還要依托蔬菜基地,延伸產業鏈,發展“蔬菜農家樂”“親子菜園”特色休閑旅游,把合作社建設成為“帶動一方百姓,發展一地產業”的新型生態農業標桿,真正實現以現代農業振興鄉村的夢想。
豐樂供銷社:新綠地種植專業合作社全力以赴搶收油菜種子
新華全媒+|防疫不誤農時 記者探訪三亞蔬菜種植基地
“黨員勞?!毙细8Γ悍掂l種植能手為振興
習近平:我們對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充滿信心、也充滿期待
中非持續拓展農業合作空間(新時代中非合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上猶這個地方的紅薯迎來大豐收,還有...
第一觀察|遼寧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談新時代東北振興
民生直通車丨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和耗材價格 國家醫保局公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