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寧夏頻道 2022-08-25 10:34
大風吹過馬兒莊,蓄水池中波光粼粼,田中玉米葉沙沙作響。寧夏鹽池縣馬兒莊位于毛烏素沙地南緣,沒有想象中的黃沙漫天,在連綿起伏的沃土上,田中有水,田邊有林,一派江南景象。
“別看現在喝到飽,早些年家家都為用水發愁。”馬兒莊黨支部書記關尚鋒說,鹽池縣干旱少雨,平均降雨量28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100毫米。過去靠天吃飯,澆地用水漫灌,全村三分之一的地沒水用,村民只能盼著夏秋降點雨水,緩解干旱、壓壓沙子。
今年高溫天氣來勢洶洶,寧夏氣象臺共發布高溫預警13次之多,鹽池灌區旱情較上年提前約20天,抗旱保灌形勢十分嚴峻。但是村民們不再為用水發愁,這得益于2017年該村實施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新建泵站、測控一體化閘門、自動化控制系統,讓萬畝農田成為了現代化生態灌區。
“咱這都是沙性土,水按滴給,少量多次,才能把地盤活了。”關尚鋒說,灌溉用水由原來的每畝500立方米降到215立方米,節省下來的水還能改造剩下的荒地,再也不用盼天降水。
順著馬兒莊供水渠道一路東行,遇土扎根、似草如林的檸條像一道綠毯,延伸到鹽環定揚黃工程八泵站,這里的黃河水以4.9立方米/秒的速度流淌,為這片土地源源不斷的“供血”。
“今年天熱,我們通過提前開閘放水,延期停機等措施,春灌增加引水量1415萬立方米,為緩解夏秋灌高峰期用水壓力做充分準備。”鹽環定揚水管理處副處長楊存介紹,依托鹽環定揚水工程,鹽池縣200多萬畝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50萬畝流動沙丘基本固定,300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林木保存面積達到425萬畝,昔日的荒漠變成了阡陌縱橫的綠洲,生態環境發生了人進沙退的根本性逆轉。
“我們通過‘長藤結瓜’模式,為群眾用水做好準備。”楊存說,供水渠道是“藤”,揚水灌區的蓄水池就是“瓜”,農田需水時,可以隨時輸水灌溉,常年蓄水,不讓水源白白流走浪費。
水資源匱乏是制約鹽池縣發展的主要“瓶頸”,缺水之地更要注重探索節水之道。除了不斷挖掘“長藤結瓜”模式的潛力,鹽池縣還通過科學的田間用水管理,采取先下游、后上游,先高口、后低口,提前開灌、輪灌、錯峰補灌等措施,削減灌溉用水高峰期供水壓力。
此外,鹽池還建成了揚黃灌區、庫井灌區、旱作補灌區三大高效節水灌溉區,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6萬畝,占全縣灌溉總面積的98%以上,逐步走出了一條農業節水增效、工程運行良好、灌區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鹽池縣高效節水灌溉只是寧夏用水的一個縮影。如今,寧夏加快推進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東線供水和“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省(區)建設等項目,建設銀川都市圈中線、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海原西安、西吉供水、抗旱調蓄水庫等水源工程,全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控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用水需求。
中國農科院實施“智機科技行動”開展高效智能綠色農機科技攻關
努力讓農田“喝上水” 江西糧食主產區全力抗旱保豐收
黑龍江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河南商水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讓種糧大戶旱澇無憂
【“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高標準農田“繪制”鄉村振興新畫卷
重慶戰連晴高溫酷暑 保高質高效服務
貴州桐梓: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變“良田”
湖南省首筆“惠農擔—高標準農田貸”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