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 2022-10-21 01:43
幾十年來,馬畔單的生活一直在和牛打交道,世代居住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頡嶺村的半山腰上,這里溝壑縱橫、梁峁起伏,養牛既可以種山地,也可以賣牛犢,是他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
以前,因為沒有通水,每天天剛亮馬畔單就要挑起扁擔到兩公里外的溝底,挑夠五頭牛所需的水。割草、背草、鍘草……夫妻二人常常忙到半夜,雖充實,但日子總是緊巴巴。
2015年,峽門鄉削平三個山頭作為集中安置區建設用地,對分散居住在13個溝壑梁峁的頡嶺村76戶村民實施整體搬遷,并在安置區建設肉牛養殖小區,實施人畜分離。
“現在自來水通到牛槽,動力電帶起鍘草機,玉米稈一鍘就青貯了。建牛棚、買母牛、下牛犢都有補貼……”馬畔單細數著養牛變化。
像馬畔單這樣的養牛戶,在頡嶺村還有很多,馬文成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全村牛產業發展的“領頭雁”。脫貧攻堅工作剛開始,馬文成率先貸款2萬元,在自家屋后建成兩間磚木結構養牛暖棚,引進西門達爾良種基礎母牛4頭,學習科學飼養肉牛知識,嘗試堆貯玉米秸稈喂養,當年馬文成養殖收益1萬元。這些年,在馬文成的帶領下,頡嶺村家家戶戶真正感受到了牛產業帶給群眾的實惠,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平涼曾有“農民唯養牛”的歷史記載,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養牛傳統奠定了發展紅牛產業的良好基礎,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造就了平涼紅牛獨特的優質肉牛種質資源稟賦。
此外當地官方還建立了“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投入項目、金融資金15.56億元,市級財政列支紅牛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7000萬元,縣(市、區)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以上。
在肉牛繁育體系建設上,平涼堅持分戶飼養和適度規模養殖同步推進,穩步擴大平涼紅牛育種群、核心群基礎母牛養殖規模。據統計,該市累計建成規模養牛場458個,扶持養牛大戶1.6萬戶,發展養牛專業合作社1012個。
平涼注冊的“平涼紅牛”是全國第一個活牛類證明商標,取得了直供國家運動員“入場券”和直供香港高檔活牛配額及活牛出口“通行證”,成為“甘味”農產品家族中的“獨一份”“特中特”……經過多年發展,平涼紅牛產業規模效益日益凸顯,“平涼紅牛”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截至2021年底,平涼牛飼養量、出欄量分別達到91.32萬頭、38.89萬頭,形成了從飼草種植、肉牛養殖到屠宰加工、精細分割,再到牛肉及牛骨等副產品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開發的良好格局。
西安市農機總站調研果業機械化助力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廣西:去年農業品牌總產值達1397億元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壯大特色產業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促進群眾增收
鄉村振興在行動|從“因山而困”到“點石成金”——看馬山縣如何...
【甘肅】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壯大特色產業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促進群...
鄉村振興看新疆|新疆輪臺:小產業 大發展
山東:打造“五為”品牌 志愿服務更精準
四川德陽壯大清潔能源裝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