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9-05 11:23
央廣網雞西8月30日消息(記者馬俊瑋 通訊員于金鑫 張瑞婷 蔣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業生產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黑龍江省密山市乘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東風,培育了一批以“大食物觀”為基調的特色經濟作物及特色養殖產業。
密山市塔頭村龍江莊園果蔬專業合作社流轉耕地310畝,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營銷+種植”的經營模式,每年向市場輸送新鮮的水果蔬菜。近些年,為了順應市場需求,合作社引進了葡萄新品種,如茉莉香葡萄,夏黑葡萄,京亞葡萄和“巨盛一號”等,豐富了品種和口味的同時也吸引了周邊市民前來購買。農產品銷售輻射到周邊縣市,實現年銷售收入40萬元,利潤近20萬元。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如火如荼,多肉景觀植物養植戶王鑫一大早就在養殖大棚里通過直播的方式向千里之外的客戶展示她的產品。小小的一盆多肉植物形態各異、顏色艷麗、飽滿可愛,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頗受城市青年和白領的喜愛。
“現在互聯網銷售是大趨勢,我也得緊跟潮流,開始‘直播帶貨’。”王鑫說。
“春蠶到死絲方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但密山市興盛村六組養殖的蠶卻另有蹊蹺。興盛村六組背靠著丘陵,在山坡的樹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綠色的蟲子,這些胖墩墩的小家伙兒學名叫做“柞蠶”,成蟲時通體綠色,橡樹葉是其唯一的食物。柞蠶投入成本較低,養殖周期短,且不占用農忙時間,是非常優良的增收項目,蠶農每年收益能達到六到七萬元。
柞蠶養殖戶李延輝告訴記者:“這個蠶主要用途就是食用蠶蛹,它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柞蠶市場行情一直是比較堅挺的,逐年有上升的趨勢。現在市場價蠶蛹每市斤在40至45元之間,銷路一直比較好。”
今日云景好,水綠秋山明。正值秋色怡人,密山市特色農業正乘勢而上,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挺直了農民的腰桿子,讓新一代農民臉上掛滿了笑容。
甘肅平涼“致富牛事”:產業重細節 品牌效益促現代化
河北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
建區60年棗莊市薛城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農產品品牌入選“好品山東” 泰安貫徹落實農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農業增加值增長10.1%,增速居全國前列 甘肅著力發展現代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河北邢臺:“快遞+”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農行縣域貸款增量、余額占比創十年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