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09-05 05:34
記者 楊丹丹
“吳老師,你快來看看我的水稻,還能不能救活?”最近兩個月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栽培室主任吳文革研究員常常接到水稻種植戶的緊急求助電話。為了讓種植戶的辛勞不付諸東流,他總是第一時間熱情指導,并直奔水稻田里給農民送去技術“及時雨”。
長江地區持續高溫,加上降雨偏少的旱熱疊加氣候災害給秋糧生產帶來不小的挑戰。40多攝氏度的高溫,站在馬鞍山市當涂縣神農公司的水稻地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因高溫加干旱影響而長勢異常的稻株。植株葉片枯黃并夾有少量枯萎,分蘗不足且伴有少量的死苗,導致肉眼可見的土地裸露、龜裂、變色?!澳氵@塊地已經達到了重旱的災害等級了,但是你的水稻現在處于分蘗期,對外界的高溫及干旱環境具有較高的抗性?,F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水,只要有水就可以恢復?!眳俏母飳r場負責人說。
8月2日以來,作為安徽水稻抗災指導組組長,吳文革組織了安徽水稻栽培技術研發團隊和市縣農技推廣技術力量分頭前往安慶、池州、銅陵,蕪湖、宣城、馬鞍山、合肥、六安、蚌埠及滁州等10個水稻主要生產市的30多個市區,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苗情、墑情,了解災情以及各地開展抗災生產自救的存在問題,開展分類技術指導與服務;為近百位種糧大戶提供了抗災保糧的田管技術建議。同時針對安徽水稻復雜的稻作類型和不同栽培種植模式,并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的“四情”監測結果和氣象部門的高溫干旱災害預警預報,和相關技術單位合作會商,先后5次提出水稻救災指導技術建議。
在抗旱之余,吳文革不忘自己科技特派員的“本職”,帶頭在安徽各地開展了關于水稻種植的研討、培訓及現場觀摩會等,把講臺搬到了服務基層的第一線,把知識傳遞到最需要幫扶的群眾中去,把經驗落實到農戶真真切切的問題上?!斑@一年我們團隊專家們,不定期到安徽各市區開展技術培訓,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將啟動一系列專題培訓,針對現在存在的持續高溫、降水量偏少以及旱熱疊加的問題,開展農業種植資源、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系列培訓?!眳俏母镎f。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廣西農民“云認養”玩轉大米產銷
深耕水產27年,他入選“盤錦英才計劃”農業專家
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寧夏)現代農業技術需求專場對接會舉辦
安徽:到203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6750萬畝 產糧保障680億斤以上
安徽樅陽:政府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
南京農機化所成功組織全國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觀摩會
南京農機化所參加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暨2022全國農業高新技...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違規投檔企業處理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