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18:33


五彩藜麥千層浪,累累瓜果十里香,又是一年豐收時。9月1日上午,“首屆中國藜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中國沽源農民豐收節”拉開帷幕。專家、媒體、企業代表等相關人員齊聚沽源,共商藜麥產業發展、共話全面鄉村振興。中國作物學會秘書長程維紅,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旗,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登星,縣委書記秦飛,縣委副書記張佳寧,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劍文,縣政協主席史文學,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張學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谷建輝,政府副縣長王建林、鐘宏偉,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武義海出席開幕式。
儀式上,中國作物學會秘書長程維紅、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登星分別做了講話。

縣委書記秦飛在開幕式致辭指出:舉辦首屆中國藜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中國沽源農民豐收節,共商藜麥產業發展、共話全面鄉村振興,這既是沽源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沽源產業發展、造福百姓的一件要事。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生態強縣”工作主題,立足首都“兩區”建設,全力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和發展后奧運經濟等系列機遇,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生態旅游業為統領,大力實施“旅游+”戰略,協力推進現代(特色)農牧和新能源業,著力在踐行“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趕超進位、跨越提升良好態勢。特別是在農業產業發展上,按照“做強傳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的思路,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重點培育了一批以藜麥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全縣藜麥種植發展到3.5萬畝、年產值達億元以上,形成了集品種選育、示范繁種、規模種植、初精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沽源已成為華北地區種植規模最大、加工設備最先進的藜麥生產基地,中國藜麥第一縣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秦飛強調:今天,來自藜麥產業領域的各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齊聚沽源,為沽源縣藜麥產業發展擘畫藍圖、貢獻智慧,通過此次高峰論壇活動的舉辦,必將推動沽源縣藜麥產業在科研成果轉化、品種培育選育、食品研發開發等領域實現新的突破,必將加快我縣中國藜麥第一縣建設進程,必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群眾增收注入強勁動能。

會議現場,沽源縣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分別與東莞市大洋國際食品有限公司、青海格藜福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上古谷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進行了簽約合作。

中國作物學會秘書長程維紅、中國作物學會藜麥專業委員會會長任貴興、張家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登星、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奚玉銀、縣委書記秦飛、縣委副書記張佳寧、政府副縣長王建林共同啟動程序,縣委書記秦飛宣布首屆中國藜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中國沽源農民豐收節活動開幕。

隨后,來自藜麥產業領域的各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共赴沽源縣白土窯藜麥之鄉、小西溝村藜麥示范繁種基地觀摩藜麥發展情況,并建言獻策。首屆中國藜麥企業家高峰論壇將在2日舉行,屆時,與會專家將從藜麥種植、培育、收購、產品開發、藜麥產業化發展、國際市場情況等方面進行報告研討。

藜麥,有著6000多年的種植和食用歷史,被譽為“營養黃金”。沽源縣地處壩上,平均海拔1536米,夏季平均氣溫17.9℃,無霜期110天,年日照時數最長3246小時,氣候冷涼,降雨少,光照存足,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宜藜麥種植。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著力打造“中國藜麥第一縣”,全縣從2012年開始試種藜麥,到2022年,藜麥種植技術,已經實現了播種、除草、收割全程機械化,全縣藜麥種植面積突破3.5萬畝,輻射全縣14個鄉鎮60多個村,3000余種植戶。基本形成了集品種選育、示范繁種、機械化規模種植、初級加工、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已成為華北地區種植規模最大、加工設備最先進的藜麥生產加工基地。

初級加工基地位于白土窯鄉,年加工能力3000噸;精深加工基地位于經濟開發區中國北方富硒產品交易中心,建有日加工能力8噸藜麥片生產線一條、日加工能力24噸藜麥米及面粉生產線一條,生產線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以北麥公司為龍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黨建+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采取土地流轉、入企務工、訂單收購等形式,多渠道帶動3000多戶群眾穩定增收。

藜麥聯合育種基地,由河北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共同打造,位于沽源縣二道渠鄉大梁底村,占地面積205畝,種植藜麥新品種(系)151個、株系2880個、展示品種15個,為河北省壩上地區藜麥產區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新品種示范、繁種基地,位于藜麥之鄉——白土窯鄉藜麥種植園區。該鄉種植藜麥1萬余畝,其中示范繁種基地占地面積165畝,示范種植“冀藜5號”、“壩藜1號”、“燕藜1號”等新品種65個,為藜麥新品種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沽源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王繼東
編輯:孫朝陽
監審:卜慶鵬
聲明:該賬號所發布文章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原創文章相關權益歸作者及數字鄉村品牌運營中心聯合所有;轉載文章會標注來源,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數字鄉村頻道的立場及觀點。如有其他需求,也可與我們聯系,郵箱:ishuzixiangcun@163.com。
李克強對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強調 在市場競爭...
助力鄉村振興,安慕希公益行|攜手中國農影探訪攀枝花芒果基地
努力打贏秋糧豐收保衛戰——相關部門和地區加強抗旱防災舉措奪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大部分夏糧主產區收購進入尾聲 種糧農民...
中國這十年·青海|以綠色低碳為導向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青海】青海堅定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
【陜西】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廣西農民“云認養”玩轉大米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