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日報 2022-09-07 09:21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基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增強“四力”的要求,本報組織記者深入東遼縣,對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采訪。現將部分稿件呈現給讀者,以展現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果。
居安村的柿子“欺行霸市”
眾所周知,西紅柿屬于蔬菜類??僧a自東遼縣遼河源鎮居安村“笨種”的草莓柿子卻變成了標準的水果,并以外形口感俱佳,深受消費者喜愛,吃了這回想下回,真可謂“欺行”又“霸市”。
人們為什么懷念過去柿子的味道,就是因為現在普遍種柿子追求的是產量,結果農藥殘留過高,營養成分丟失,自然口感越來越差。居安村的中德現代農業種植合作社針對這個問題,把綠色生產有機種植作為公司的生產模式,堅持在種源、技術、管理上下“笨”功夫,種出的高營養、高口感、高品質草莓柿子,改變了柿子的蔬菜屬性。
種源選擇上,講究優質口感。初秋時節,走進種植基地的溫室大棚,只見一排排綠油油的柿秧果實累累,一蓬蓬的草莓柿子掛在枝頭,長勢喜人。技術員王海濤說,這些柿子的品種種源來自日本,屬草莓番茄新品種,未成熟果時有明顯綠肩,成熟后的糖度可達8度以上,番茄味濃,甜中透酸,口感濃郁。公司在2020年8月份高價引進該品種,經過第一茬的試種,果然味道極佳。
技術種植上,重于生態科學?!笆磷友砻缇拖窈⒆铀频?,你咋對他,他就咋回報你?!惫靖笨偨浝硎防ひ徽Z道出了公司的種植理念。公司先后建設了10棟雙層高標準溫室大棚,通過智能物聯網管控,可利用手機運程自動化完成灌溉、施肥、室溫等操作,改善產品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從籽粒育苗到果熟的136天里,每個生長環節都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管護,還根據長勢定期補充魚蛋白和大豆蛋白等營養物質,促進作物營養元素吸收均衡和提升抗病害能力,進一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結構。目前,產量穩定在每株柿秧產果7斤左右,次果率僅為2%。
經營管理上,立足品牌打造。公司采取商超+會員+采摘的銷售模式,分期分批育苗,保證每年柿子收果期不斷檔。公司還申請使用電子農產品合格證,使每一批次的草莓柿子均可追溯到生產者、聯系方式、重量規格、生產日期、產地情況、產品認證等情況。并且上市之前,都要進行5次以上的農殘化驗自檢,確保品質安全。2020年4月,寒蔥頂牌的“柿柿順心”草莓柿子成功入駐市區商超,一舉成名。雖然價格碾壓普通柿子好幾倍,但超市也都爭著搶著要,“霸占”了各個超市。并吸引了眾多市民驅車到基地采摘,尤其在冬季,前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產品供不應求。
2021年10月,寒蔥頂牌草莓柿子通過北京方圓認證集團11個月的綜合檢測和跟蹤評審,獲得有機產品證書。目前,公司實施的“綠色鮮食口感型番茄新品種引種與規范化生產示范”項目,已被納入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曲家村的黑豬品牌響亮
提起養豬場,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臭烘烘”“亂糟糟”。但是在位于東遼縣安恕鎮曲家村的吉林雙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東遼黑豬原種場,記者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青山環繞、干凈整齊、空氣清新,更新奇的是這里的豬都住在樓房里,而且還都有電子身份證?,F代化的養殖模式、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智能化的設備使用,讓“東遼黑豬”搖身一變成了“金豬”。
東遼黑豬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其肉質好、口感佳,清代曾成為“皇家貢品”。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出欄周期長、飼養成本高等因素影響,東遼黑豬和其他中國優質土豬一樣漸漸瀕危。為促進遼源市與浙江省紹興市對口合作城市的兩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解決豬種“卡脖子”問題,在雙方政府的助推下,2019年,由紹興企業——浙江天圣控股集團投資建設的東遼黑豬全產業鏈項目在遼源市東遼縣落地運行。2020年,投資3億元的吉林雙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東遼黑豬原種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偌大的廠房中,記者看到膘肥體壯的黑豬正在悠哉地喝水、進食,現代化養豬設施裝備正在為26000多頭東遼黑豬服務。智能化的通風系統,舒適的溫度及濕度,吃著精心配比的“營養餐”,這等豪華裝修的“住宅”背后,是安全、高效、可靠的內涵。吉林雙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綜合科長滕月華向記者介紹,場內采用的現代化樓房養殖模式在遼源是首家,是國內目前最具特色的養豬新模式,它封閉式的分區管理可以確保生豬與外來疫病完全隔離,并且對規?;B豬場的環境治理非常有利。目前,場內設有環境控制、自動飼喂、智能飼喂、智能盤點、可追溯等信息化管理系統,豬圈的兩側分別安裝風扇和水簾,能通過智能調控實時監測豬舍內環境,及時調整豬舍內的溫度及濕度,保證豬圈內恒溫。而且,可通過豬的“電子身份證”進行智能識別,實現精準飼喂,減少飼料浪費的同時,確保生豬的生長健康。此外,通過全量化收集養殖糞污,再深度發酵成有機肥,實現了養殖污染的“零排放”。這一系列高端化、智能化、規?;酿B豬方式,都為“東遼黑豬”品牌化發展之路注入了新鮮血液。
滕月華告訴記者,東遼黑豬原種場目前每年出欄黑豬達5萬頭,主要被銷往浙江、上海等地,盡管價格比普通豬肉要高,但當地市民的消費熱情仍然有增無減,市場前景廣闊。滕月華說,東遼黑豬是中國特色豬種,把東遼黑豬選育成更優質的種豬,打造培育中國養豬產業的“中國芯”,為老百姓提供品質更好、營養更高的豬肉是雙天公司堅持的信念。因此,在東遼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雙天公司與吉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展開產學研合作,百余頭純正基因的東遼黑豬進入吉林大學特色豬種遺傳改良實驗室,承擔起培育擴繁、優化基因、育種提純等功能,為逐步提高東遼黑豬的繁殖力、生長速度、日增重和肉的品質夯實了基礎,在提高“東遼黑豬高端精品豬”品牌附加值的同時,讓養豬行業成為高科技新型行業,實現了現代農業發展升級。
黑豬變“金豬”,引領大市場。雙天項目的落地,為我們打開了一條“高科技、大生態、上規模”的產業興旺之路,它帶著東遼黑豬跨越了2000多公里,把東遼黑豬品牌打造成全國品牌。隨著東遼黑豬全產業鏈項目的補強與發展,將真正實現遼源市優質肉食品建設標準化、綠色化、規?;⒀h化、數字化、基地化的全產業鏈流程,助力遼源現代農業等多項產業的全面跨越式發展。
興泉村的笤帚“掃”到天山
“小曲,你們用天然材料手工扎的笤帚爽手、耐用、非常好,在我們這里很好賣?!彪娫捔硪活^是新疆訂貨商,他與東遼縣白泉鎮興泉村的曲成和又一次在電話里進行溝通。之后,通過網絡再次簽下了一批笤帚加工合同。
金秋八月,東遼縣烏龍山下興泉村的村民們正忙得不亦樂乎,加工、晾曬、運輸,一把把精美的大笤帚呈現在眼前。8月18日,記者來到東遼縣興泉村二組曲成和家的院子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笤帚正在晾曬。村書記王艷中告訴記者:“興泉村加工笤帚已有2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從內蒙古自治區購進笤帚原材料進行加工。現在,已經從最開始的單打獨斗,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性生產加工。通過物流和網絡銷售,笤帚最遠已經賣到了新疆,覆蓋大半個西北地區?!?
今年46歲的曲成和是興泉村最早一批做笤帚加工產業的村民。20年前,他“拉腳”幫人送笤帚,在送貨過程中,心細的他通過觀察發現了加工笤帚這一商機。于是,曲成和也干起了笤帚加工。一年下來,看見錢袋子鼓了,曲成和又加大投資,別人儲存一車原材料,他就儲存三車。第三年,他直接向親戚借了10萬元錢進行投資,購買了加工笤帚的機器,大大提高了產能。曲成和說:“加工笤帚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因為訂單多,我就一次性購買原材料,基本夠一年用量。”現在,有10多個村民在他家工作,村民們不出村就能就業,趕上訂單高峰,一天就能掙上300多元錢。
和曲成和一樣,張海民看著其他家庭做笤帚加工掙了錢也緊隨其后。與曲成和不同的是,張海民主打純手工加工笤帚。在加工車間里,工人們動作流暢,捆扎笤帚的“唰唰”聲不絕于耳。村民龐云飛和段鳳娟兩口子一起在這里工作,一年下來能賺近6萬元錢。張海民告訴記者,憑借笤帚加工產業,他給兒子在鎮里買了房,還買了車?,F在,兒子兒媳也都和他一起從事笤帚加工產業。
農忙時在田間,農閑時在車間;農民變工人,農舍變車間。加工大笤帚成為興泉村最有特色的產業,為一村一品、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力。
老營村的柞蠶成“金蛋蛋”
有著百年放養歷史的泉太鎮老營村是東遼柞蠶的發源地,泉太鎮52戶蠶農中,老營村就占了45戶,全村柞蠶放養面積達到了3790畝。東遼縣育財服務社負責人佘躍斌的爺爺、父親都是這里的老養蠶人。所以,到了他這輩兒,更是想著要把養蠶業做得更大。
老營村2450畝的天然柞樹林讓這里有了靠“蠶”吃飯的法寶。特別是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柞蠶養殖,實現規?;茖W養蠶,使農民增收致富。佘躍斌向記者介紹,目前,育財蠶業服務社年放養柞蠶90把、4500畝,每年產柞蠶種1500斤,可放養柞汀370把,放養面積可達22000畝,年加工蠶蛹10萬斤,年產值可達500萬元。
隨著老營村柞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社會需求也不斷增大。每年都有各地蠶民來這里學習和培訓。老營村的蠶繭銷往大連、長春等大城市消費市場,不斷滿足市場對蠶繭的需求。
據了解,泉太鎮被確定為柞蠶特色小鎮,為老營村柞蠶產業發展奠定了平臺基礎。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促進老營村柞蠶業的發展,東遼縣民俗博物館積極參與,于2021年籌建了老營村柞蠶博物館。展館以實物、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形式,展示了柞蠶生產、柞蠶生命運行軌跡、柞蠶文化傳承等相關內容。
“老營村柞蠶博物館是一座展現柞蠶生產過程、傳承天然生態特性的博物館,它能在展示柞蠶文化的基礎上,促進消費認同,從而帶動東遼蠶業的發展壯大?!比傉嚓P負責人對記者說。
老龍村的果子滿山飄香
金秋八月,是即將收獲的季節。在東遼縣平崗鎮老龍村一位種了幾十年樹的老果農于勤波家里,就已經有部分水果可以采摘銷售了。走進于勤波家占地一百多畝的果園,紅得發紫的李子掛滿枝頭;山坡上,青中透紅的小蘋果也已經隱隱散發出蘋果特有的清香;山溝里,一棵棵二三年生的蘋果苗正在茁壯成長……杏、梨、李子、蘋果、沙果等各種遼源當地特有的秋季水果這里都有,其中幾株還是于勤波父親當年種的果樹,是他特地留下的遼源“老味道”。
遼源是低山丘陵地區,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的區域相對較少,因此有很多人嘗試包山種果樹。但果樹生長周期長、種植成本高、資金回流慢等不利因素導致很多人投資失敗,最終只能破產轉賣或是扔下不管。而于勤波種了這么多年的果樹,無論水果市場價格如何波動,不僅沒走下坡路,還在果園經營這條致富路上越走越順當,細究起來無非是以下幾點原因。
于勤波不僅肯吃苦,更有技術、有品牌,市場和同行都認可。在滿山滿谷的果樹中,最讓于勤波得意的是一種名叫“寒富士”的蘋果。據他介紹,這個品種的蘋果不僅口感好、產量高,而且是吉林周邊地區的獨一份,銷量在同類產品里很有競爭力。這種果樹易生腐蝕病,需要精心伺候,目前只有于勤波成功培育,屬于他的拳頭產品。不僅如此,于勤波對水果的成熟期和口感把握得非常精細,他家的水果都憑借優良品質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經常是果樹上結的精品果不等摘就全都預訂出去,二三等的水果也是直接就送入超市專柜。
賣果、賣苗、做教學,于勤波的果園處處能賺錢。于勤波有過硬的培育技術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他培育的果苗無論是植株品質還是市場行情都很“穩”。同行補種找他,新手入行也找他,他家的樹苗銷售遍布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現如今,他不僅有專門的育苗基地,還有專門的實訓基地,賣教結合還擴充人脈,也為他開拓了更多的銷售渠道。
于勤波積極向政府借力,通過助農政策,從科技、資金、培育等多方面獲得了有效助力。于勤波家的果園是綠色種植,使用農家肥。果園里有東遼縣農業局聯系廠家免費贈送的5臺共價值2萬多元的捕蟲器,還用扶持資金105000元安裝調溫庫,為他減少了將近二分之一的資金投入。雖說今年雨水大,對果園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于勤波看著長勢良好的果樹和可以長期保存秋果的調溫庫,對今年的秋果銷售沒有半點擔心。
本以為自家的果好“不怕巷子深”,沒想到抱團之后的錢更好賺。于勤波參與成立合作社,不僅讓果園發展更穩健,也成功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前幾年,于勤波和哥哥牽頭成立了雙寶種植專業合作社,兄弟倆出技術、提供果苗和技術指導,一步步手把手地教社員如何施肥、如何用藥、如何嫁接……不僅降低果園經營風險、讓合作社成員實現致富目標,于勤波自己也得到更多的賺錢機遇。截至今年,合作社共有占地面積200畝,經營果苗種類60多個、水果品種20多個,年純利潤預計可達50余萬元。
山頂果飄香,溝里苗正壯。這些年,于勤波憑借過硬的果樹培育技術、踏實肯干的勁頭和靈活的思維,專心搞果園經營。面對廣闊市場,背后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社成員的齊心協力,于勤波走出了一條更適合普通農民的穩中有進的致富之路。
助力脫貧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善品100”消費幫扶公益行動正...
通遼市開魯縣:小果子做強鄉村振興大文章
韓沛:“我的目標是把家鄉的特色產品推向全國”
為村級組織減負 為鄉村治理增效
生產更簡單,生活更方便!數字鄉村里的微信小程序,動動手指全搞...
【人物故事】記者一線探訪鄉村振興指導員劉春雷的工作...
全省特色!孟津這個村入選!
湖北利川:“清涼經濟”帶熱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