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武城 2022-10-19 01:39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背起行囊奔赴廣袤的農村田野
他們已然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下面
請跟隨記者的鏡頭
去了解一對“80后”夫妻
如何運用科學技術玩轉2萬畝良田
一大早
嘉禾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
理事長劉凱與妻子
就來到托管服務的玉米地塊
根據檔案
做秋收前最后一次田間管理

“我們為每家每戶建立了檔案,從播期以及種植品種和我們農資操作情況,都詳細記錄在案,做到有據可查,在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做到了如指掌。”劉凱說道。

一田一檔案
精準施策
精細管理
是劉凱夫妻倆種田
20多年來總結的經驗
別看他們現在管理土地得心應手
當初回村時妻子
對城市生活是百般不舍

回村之后的夫妻倆
專心學習農業知識
現在他們開得了新機器
玩得轉新技術
為鄉村帶去新思維
落地新理念
把夢想播種在希望的田野上
現在夫妻倆從剛開始幾百畝的服務面積
已經發展到現在的2萬畝

目前
武城縣已有近300家新型經營主體
都是像劉凱、王洪英一樣的
80后、90后
越來越多的年輕“新農人”
成為種糧生力軍
▌記者:楊娜 張興宇
如何提高玉米結實率
如何防治牛風濕病
金山時令菜品“上新”!價格如何?記者直擊→
如何為村級組織減負、為鄉村治理增效?專家為你解讀
豐收在望!通化市10萬畝秋菜9月下旬陸續上市
重慶今年稻種產量將達250萬公斤 可滿足500萬畝水稻用種
天津市50多萬畝稻田蟹豐收——每畝可增加經濟收入800多元
新疆和碩:秋收啟動 16萬畝玉米喜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