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報 2022-12-03 21:34
8月30日,雖是細雨綿綿,但在睢寧縣李集鎮柳圩村官靈路路邊的一個葡萄攤點,顧客卻絡繹不絕。不遠處,是一大片葡萄種植園。
“這是村里最大的規模性家庭農場,也是全鎮唯一的葡萄種植基地,面積有61.8畝,葡萄樹有5000多棵。”當天,柳圩村黨總支書記王共猛帶著3位志愿者來幫忙摘果,“昨天預報今天下雨,就沒讓工人來上工,聽說一會兒有批發商來拉貨,我們幾個人先來幫幫忙。”
鉆進葡萄大棚,郁郁蔥蔥的葉子下,一串串的葡萄掛滿了架,有的已是紫紅色,有的還是青綠色,像瑪瑙,似翡翠。
“十幾分鐘就能裝滿一筐,一筐能裝20多公斤。”伴隨著“咔嚓”一聲,志愿者孫苗熟練地剪下一串熟透的葡萄放進筐中。
“從平整土地、挖穴栽植、立架固定、水肥管理,到打芽、定枝、定穗、修果,葡萄生長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都有講究。”志強葡萄種植家庭農場的老板王志強現場“科普”,“這些巨峰葡萄樹雖然種下兩年就能掛果,但要達到最優的品質還得再等一兩年。”
“這么多畝葡萄需要的人工不少吧?”
“種葡萄全程不能用農藥,需要人工打芽、修果、套袋,還得除草,打芽高峰期需要50人。”王共猛接過話茬,“葡萄種植家庭農場帶動了年齡偏大的村民和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日常用工30人,每人每天能收入80元。”
王志強和妻子胡珊珊都是1989年出生,種葡萄還有一番故事。之前他們在南通收廢品小有積累,2015年響應青年回村創業的號召,打算在家種葡萄。柳圩村“兩委”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給予支持,幫他們協調流轉土地,并幫助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手續。
在村里的支持下,幾年來,敢闖敢干能吃苦的王志強和胡珊珊熬過了風掀薄膜、雪壓大棚等自然災害,葡萄越種越有經驗,從“破爛王”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王”。
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陜西平利:走出“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產業興旺之路
左晨陽:特色養殖 致富有“鹿”
00后少年“騎驢”致富
曲阜市吳村鎮發展錦鯉養殖產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蕉城赤溪:葡萄園里結出“致富果”
“葡”寫致富經 徐州這對夫婦返鄉再創業帶富一方
讓金銀花變成百姓致富花——記隆回華佳移民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