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22-10-03 12:41
今年以來,河南克服冬小麥晚播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等不利影響,成功實現夏糧歷史高點上的再增產。豐收還要效益好,干燥儲存是農民實現增收的“最后一公里”。農民該如何管好糧,減少干燥儲存環節損失,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
“我每年都會存一些小麥自己吃。”在河南南陽鄧州市小楊營鎮十字村,66歲的楊大有指著自家木制糧倉告訴記者,“今年我存了1000公斤小麥,夠我們兩口子吃兩年。”只見木制糧倉的下方有一個正方形閘口,只需輕輕一拉,糧食就順著孔洞流出,使用非常方便。
這個簡易的木制糧倉,如何保證安全儲糧?楊大有告訴記者,一是晾曬,二是熏藥。“我這是老方法了,儲存之前把小麥晾曬到比較干燥的程度,再把熏麥的藥放進去熏10天左右,基本就不會生蟲了。”楊大有補充道,一旦碰到陰雨天糧食受潮,還要及時翻晾,以保證糧食安全儲存。
“老董,你家糧囤上層封閉不嚴的情況,現在整理好了嗎?”“全部整理好了。”一大早,河南周口太康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工作人員趙鐵磊和席東平再次來到大許寨鎮圓明寺村董倫亮的家里,經過檢查,兩人放下心來,“這次真是封閉合格了”。
種植了14畝小麥的董倫亮是圓明寺村的種糧大戶。今年,他種植的小麥畝產達到650公斤。起初,新小麥價格逐步走高,董倫亮就把小麥暫時存放在家里觀察行情。“看看價格漲不漲,如果價格仍在小幅波動,我就把小麥給賣了。”董倫亮說。
像董倫亮這樣的農戶不在少數。數據顯示,目前太康縣在家儲存糧食的農戶比例高達75%以上。
新小麥收獲后,往往需要晾曬、儲藏。由于農戶經驗不足,加上沒有專業儲存倉,小麥經常會出現發霉、生蟲等情況,每年糧食損耗浪費嚴重。對此,太康縣強化了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戶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銷售、代加工等專業化服務,一站式解決農戶豐收后的煩惱。
30歲的要曉宇是太康縣城郊鄉一家私營糧食儲備中心負責人。一年前,在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的大力鼓勵支持下,他建起了3個大糧倉,在儲存自己糧食的同時為周邊農戶代收、代存小麥。
“每年新麥收獲時,我會留足一家人的口糧,剩余小麥全部送到要曉宇的糧食收購中心代存。”城郊鄉吳壩口村一名村民告訴記者,農戶僅需一個電話,糧食代購中心就會立即按照當時的糧價結算,隨后把錢款匯入農戶銀行賬戶。“把小麥存放到糧食代購中心,省事得很!”
“每個糧倉的高度達9.3米,便于通風、保存,目前已儲藏了4000噸小麥。”要曉宇告訴記者,“在保管糧食上我是個新手,好在有政府的支持和村民們的認可。今年,我準備再擴建幾個糧倉,為農戶多儲糧。”
據測算,由于儲糧條件差,每年全國農戶儲存環節的損失率高達8%。減損等于增產,河南近年來高度重視節糧減損,多措并舉加強儲存環節科學管理。
隨著智慧農業不斷發展,智能化儲糧已成為實現農民增收“最后一公里”的絕佳幫手。“一旦投入使用,基本不需要人工了。”在鄧州市文渠鎮李洼村智慧農業中心,鄧州市榮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糧倉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員工劉姚告訴記者,這一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智慧糧倉占地2300平方米,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分區儲存不同糧食作物共1萬噸,烘干塔組每24小時可烘干糧食作物近500噸。入倉的糧食即使長期存放,也能保持干燥,實現零損壞。
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讓糧食保持新鮮的關鍵要素。記者走訪發現,太康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在全縣儲糧糧倉內均安裝了糧情監測系統,可在電腦上對糧情實時監測預警。“該系統能將糧倉內的溫濕度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僅能夠阻止微生物侵蝕,防止腐爛,也能讓糧食內部維持合理的水分含量,保證糧食存儲的品質。”席東平說,目前他們已收購新小麥6萬余噸。?
作者:夏先清 楊子佩
如何科學有效防疫?這些知識要記牢!
交通運輸部:加強散糧港口作業環節減損 提升港口運輸服務品質
確保“最初一公里”農產品質量安全
銅梁:“銅心小院”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米”
紅薯如何儲藏不發芽?這四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如何引才回村,多聽聽人才聲音(一線行走)
【健康科普】地震發生時,如何逃生自救?
仔豬扎堆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