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2-12-06 23:14
鄉村振興,離不開青年人才。在山東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116名青年回村創業,建起700多座高標準大棚,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的70后、80后、90后占到八九成,僅棚菜一項人均純收入就超過了4.6萬元,村集體公共積累資金超過3000萬元,青年“棚二代”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僅780人的魯西邊陲小村,為何能吸引116名青年回歸?村支部書記耿遵珠總結為“兩業”推動。一個是產業:大棚蔬菜種植,讓年輕人在村里就有創業的舞臺;一個是家業:宜居鄉村建設,讓年輕人在村里就能過上城里的生活。正是憑著這“兩業”的吸引,耿店村不斷吸引著在外的年輕人回村創業,成為“棚二代”,實現了產業引人、家業留人。

(依托耿店村“棚二代”科技示范園,開展“棚二代“農業技術交流會。)
耿付征便是其中的代表。2011年,耿店村大棚蔬菜產業興起,許多年輕人紛紛返鄉“種大棚”,并取得了收益,耿付征也萌生了回村創業的想法,便回村承包了三個大棚。幾年來,耿付征給自己規劃的五個目標“有個好事業,住上新樓房,買輛小轎車,加入中國共產黨,娶個好媳婦”,目前已全部實現。
大棚產業的發展,得益于年輕人的回歸,更得益于村里的好政策。買苗難,村里建起了育苗場,占地100畝的5個高標準育苗大棚,年育苗能力達3000萬株,實現了買苗不出村。賣菜難,黨支部牽頭創建了綠冠蔬菜農業專業合作社,集資修建了綠冠蔬菜批發市場,實現了賣菜不出村。融資貸款難,支部書記帶頭成立了資金互助會,累計為村民融資1100多萬元。

?(耿遵珠與“棚二代”交流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在好政策的吸引下,曾在北京、天津等地打工的任傳華毅然回村,現在一人種了21個大棚,年收入過百萬元。
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務好,生活有品質。近年來,耿店村陸續建成三期住宅樓,建設了養老院、學校、農家書屋、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設施,切實解決了老人養老、孩子教育問題,讓年輕人真正放心安心舒心回鄉創業。
湖南傳媒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曹有忠,2018年帶著妻子王炎炎回到耿店村創業,先后租了6個溫室大棚種植蔬菜,11個工棚種植葡萄,還流轉了50畝地種梨樹,并利用所學專業搞起了電商銷售,為大棚蔬菜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活力。
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凰歸。為進一步擴大耿店“棚二代”品牌影響力,2021年,茌平區委、區政府投資5000余萬元,在耿店村建設了聊城市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也叫“棚二代”大學。
“把青年人才引回來的同時,我們也注重青年人才的繼續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為青年人才增長才干、提高本領提供了平臺”,茌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海蓉說。學院成立以來,舉辦各類鄉村振興培訓班、電商培訓班等40余期,培訓青年人才5000余人?!扒嗄耆瞬判钏亍痹絹碓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無限活力。(圖片來源于新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融媒體中心,三農頭條“振興號”列車已出發,一起為鄉村振興助...
【一線調研 鄉村見聞】從田間到餐桌 探索全國水果大地圖背后的“...
農業發展成就顯著 鄉村美麗宜業宜居
新晃縣魚市鎮:免費發放油菜種子 助力鄉村振興
遼沈兒女以更大擔當和作為書寫新時代振興篇章,喜迎黨的二十大勝...
喜迎二十大|蓮花灘鄉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浦城縣源頭村:發展鄉村旅游 美景美食引客來
海南: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