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日報 2022-09-18 22:01
“施肥建議卡太實用了,幫助我們給土地吃上了私人定制的‘營養套餐’,不僅節省勞動力,增產增效也是立竿見影。”昨天,海鹽縣綠優農場主陸海濱笑著介紹。
2013年,陸海濱從學校畢業后,就跟隨父親一起種植水稻,如今跟土地打交道已有9個年頭了。他說,過去憑經驗種田,很多農田營養過剩,但還在不斷接受“催肥”,施用后土壤實際吸收不多,隨雨水流失而帶來地表水富營養化等次生環境問題頗為嚴重。“這兩年,我們根據區(街道)發布的施肥方案,嘗試按方施肥,水稻每年施肥減少一次,尿素施肥量減少10至20公斤/畝,土地越養越好,產量提升了10%以上呢!”陸海濱感慨道。
陸海濱告訴記者,他們農場的水稻以前每年施肥75公斤/畝,這兩年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農業農村辦工作人員每年都去他們農場取土樣,然后針對性發布施肥建議,田里缺什么就用什么,肥料減少到了55公斤/畝,產量反而增加了100至200斤/畝,種糧效益比以前盲目施肥好多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等環節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范管理、強化服務”的原則,加快推進配方肥和按方施肥全面落地。
目前,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完成耕地取土測土71份,涵蓋10個村(社區)農業地塊,針對土樣土壤營養成分含量,先后發布水稻小麥科學施肥方案12套。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轄區農資店施肥建議卡“上墻”工作,發放施肥建議卡到村到戶,并有序開展配方肥推廣和按方施肥培訓工作。
“目前,我們全區(街道)共種植水稻小麥4.1萬畝,按方施肥推廣后成效蠻明顯的,僅今年就已經減量不合理施用肥料15噸。”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宋海紅介紹,“科學施肥不僅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還帶來了生態效益。按方施肥的推廣,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減少了化學成分在土壤中的殘留量,減輕了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真正做到了農業節能減排,促進可持續發展。土地好起來了,農民也富起來了。”
(原文標題:科學施肥 增產增效 海鹽經開區給土地定制“營養套餐”)
來源:嘉興日報
順義李橋鎮近500畝土地實現復耕復種
“90后”新農人:感受生命和土地的連接
吉林省:守好黑土地,筑牢大糧倉
一粒玉米里的鄉村振興——來自北緯47°黑土地的觀察
習語阡陌第46期:“我國農村改革是從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開啟的...
冰柜里的速凍蔬菜,可能比新鮮蔬菜更安全、更營養?
把五大洲的優質農產品和營養健康美食送上百姓餐桌
尉氏縣張市鎮:做好土地集中流轉 實現小麥種植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