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江西頻道 2022-09-16 11:15
9月13日,來到江西省上高縣錦江鎮石湖村,看到曾經的“望天田”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后,不僅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連、水相通”的“高產田”,還是雙季早粳稻品種“中科發早粳1號”生產試驗田。
“今年早稻、再生稻大豐收,畝產分別為1080斤和1280余斤,而且品質非常好。”談到水稻種植,承包石湖村農田的種糧大戶吳漢明說,除了良種良法配套、機械化作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承包的耕地從普通農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吳漢明算了筆賬:每畝減少人工、機械及化肥農藥成本100多元,同時提高了產量,畝均增收近200元。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上高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生動縮影。該縣大力開展“三拼三促三提升”活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按照“集中連片、規模建設、整體推進”的要求,建成了一批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項目。該縣把零散農田進行整合,暢通田間作業道路,建設完善的灌溉設施,并通過合作社引領,引導農民走向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的種植模式。
“今年旱情很嚴重,晚稻長得這么好,都是這條水渠幫的忙。”南港鎮梅沙村村民李尚明指著流水嘩嘩的水渠說。
梅沙村共有稻田1800余畝。該村支部書記李偉牯介紹說,由于水利條件差,天旱時,儲不到水,農戶種田積極性不高。現在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有了水渠和機耕道,以前沒人種的拋荒田如今都成了村民搶著種的“香餑餑”。
水豐,則物豐糧豐。自2017年以來,該縣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3.22萬畝,新增耕地面積2200余畝,新增旱地改水田面積3300余畝,每畝水稻增產65公斤以上,每畝增值150元以上,土地流轉比例超80%,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50%。在水利設施方面,該縣在蒙山鎮、泗溪鎮、新界埠鎮、野市鄉、蘆洲鄉、鎮渡鄉等地新建提灌站126座,在翰堂鎮、徐家渡鎮、敖山鎮、田心鎮、塔下鄉、墨山鄉等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790畝,配備小型柴油機提灌設備30余套,增加抗旱灌溉面積超40000畝,極大地提升了抗旱防汛能力,高標準農田成為名副其實的“豐產糧倉”。
項目建的好,還要管理好。為確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質量,該縣建立健全“縣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的建后管護機制,壓實管護責任,形成了建后管護有主體、有人員、有資金、有標準、有考核。各村還聘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義務質量監督員,實現所有項目建設區全覆蓋。(易奇勛、袁嬌)
江西將攜43項農業科技成果亮相楊凌農高會
江西鄱陽:大棚種上“致富菜”
阿里巴巴發布豐收節“助農行動”
重慶:350場次活動慶祝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2年呼和浩特回民區農民豐收節啟幕
青島:40項系列活動慶農民豐收節
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啟動
西寧:留抵退稅政策擴圍 糧油企業迎來“豐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