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11-16 16:59
鄭兆雷 劉明明 記者 王騰飛 ? ?
“現在,我們村已有30多個人跟著我種西葫蘆,目前全村共有71座西葫蘆大棚,每年銷售額達700多萬元!”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業官屯新村村民王登華對記者說,“這要放在6年前,想都不敢想。而今天的成就,要歸功于‘黨員試驗田’的推廣。”
跟記者交談的王登華可不簡單,16歲開始販菜,40歲的時候,他已是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的“葫蘆王”,一年銷售3000多萬斤西葫蘆,約占新發地西葫蘆全年銷售總量的1/5。
談起搞“黨員試驗田”,王登華很是感慨:“2016年,我回村建西葫蘆種植基地,沒想到‘第一炮’是‘啞炮’。全村跑了個遍,200來戶沒一戶答應的,各種借口都有,村民主要還是對種植西葫蘆信心不足,擔心賠錢。”
聽聞王登華的“遭遇”,茌平區的領導不禁深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鄉親們不是不想富、不盼富,而是不知道怎么富,能否建個“黨員試驗田”,教給鄉親看、領著鄉親干、帶著鄉親賺?
當時,在多方支持下,王登華流轉了20畝地,建起3個大棚,自此業官屯新村有了第一塊“黨員試驗田”。
王登華賣菜行,種菜卻是外行,期間他遇到過不少種植方面的難題,好在有專家指導,問題都一一解決。日積月累,憑著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王登華已篩選出10多個優勢品種,推出起壟種植、滴灌澆水等20多種實用技術,帶動業官屯新村及周邊村100多戶農戶建起200多座大棚,目前每個大棚的純收入穩定到10萬元左右。
看到“黨員試驗田”的帶動作用后,2019年起,茌平區鼓勵全區2萬余名農村黨員先行先試“黨員試驗田”,成功后免費推廣;為確保“黨員試驗田”成效,茌平區連續3年撥出2000余萬元貼息貸款,先后幫助近2000名黨員建起涵蓋蔬菜、畜禽、水產等10多個門類的“黨員試驗田”,同時聘請200余名“科技特派員”為“黨員試驗田”提供科學指導。
據了解,推行“黨員試驗田”以來,茌平區已推廣5000多個新品種、9000多項新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民60多萬人次,培植起葡萄、赤松茸等特色產業,為6萬余農戶蹚出致富路,戶均增收5萬多元。
各地干部群眾滿懷期待,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立足崗...
廣大干部群眾豪情滿懷、銳意進取 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
臺江縣“五定”舉措推動“五院經濟”建設促進群眾增收
重拳出擊、持續發力,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山東省沂水...
山東寒亭:線下線上齊發力賦能企業發展
山東周村:創新“活水”促紡織絲綢產業煥新
重拳出擊、持續發力,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山東省沂水縣...
(鄉村振興)陜西麟游:山區搬遷群眾過上安居樂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