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23:04
今天的中國,“品牌戰略”之路已逐漸成為許多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個民族品牌代表著一個國家相關行業的生產力。“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是國家戰略也是企業主們的責任和義務。
喚醒品牌
中國很早就提出"技術引進--融化吸收--自主創新”三段式理念,欲借“洋為中用”發展民族自主品牌。然而,許多中國品牌急功近利,低水平引進粗放擴張,囫圇吞棗,以致國外品牌橫行“通吃”,本土品牌日漸萎縮。
現如今我國經濟社會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也常被無形的貼上“廉價勞動力”產出地的標簽。雖然我們用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制造商品,但卻未能在市場銷售價值環節中分得一杯羹。為此,“中國品牌” 必須在技術能力、管理水平和文化層次乃至整體素質上要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舞臺上展露中國品牌的影響力、競爭力和附加值。
品牌使命
在過去傳統觀念中,品牌只是與產品和企業緊密聯系的。現如今品牌無論從概念和范圍都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品牌與使命、思想、行動、價值觀、文化和個性相連,是植根于心靈深處的符號烙印。
目前中國品牌已經到了中國文化和價值的傳播需要深刻認識的重要且關鍵時期。在新型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品牌從參與者逐漸向規則標準制定者發展,中國品牌的介入,對于新型全球化和全球的治理起到積極作用。
品牌破局
第一,完善自身和尋求合作的基礎;充分了解、研究全球品牌及其相關的產品和產業。塑造和構建新形象和品牌格局。
第二,講好中國故事,讓品牌文化成為世界上備受歡迎和尊重;中國的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都有自己的地方品牌特色,應積極將其納入到世界格局和世界框架下。
第三,以新科技助力中國品牌的打造和品牌宣傳,推動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新進程。
“中國風”設計,是新時代下的新潮流
帶有東方韻味的設計工藝品早在17到18世紀就在西方世界備受關注和喜愛。無論從紋理、色彩、工藝技法上都對西方美學產生深遠影響。敦煌的飛天、絲綢貿易之路、陶瓷的精湛技藝,不單是對“形”的表現,更是對“意”的深度傳遞,無處不在的影響著中西方,以至于在后來文藝復興時巴洛克、洛可可藝術中都能看到“中國風”的影子。
近年來,無論從社會和文化、乃國內外,“中國風”在各行業領域都在不斷涌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對中華美學精神的演繹。其表現在廣告、藝術、游戲、影視動畫、禮品設計領域上的更是顯著。民族文化與時代潮流的碰撞,形成強勁的“中國風”設計潮流,古代文化的合理內核與現代社會相結合,讓文化貫穿今古,并一脈相承與大眾面前。
傳統文化 “跨界”成就“中國風”
把傳統文化“跨界”參與當代藝術設計、融入現代文化潮流的優秀實踐大量涌現,不同于以往,這個中國風有著獨特的個性,它有著鮮明的文化自信和主動的設計意識,是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度理解和把握后,結合現代設計理念的創新;其更具融合、跨界的特質,自覺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體現設計之美,逐漸成為新的時尚。
“新文創”成為品牌文化的外化和展現新方式
藝術來源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但“中國風”設計不能滿足于新人耳目,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生活中去,還要走近大眾,結合并且融入當代生活,在新的語境中實現設計功用、激發文化魅力。
“新文創”就是新時代下,以文化IP鑄造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目的也是打造出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如今網紅產品如故宮、敦煌等,既呈現出文物之美,也呈現了文物趣味,不但表現了歷史文明和文化的意義,同時也挖掘文創的日常功能實用性價值,真正把藝術回歸并落到了生活里。
另外,“中國風”設計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市場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如:燃燈科技就是在不斷探索和嘗試突破文化藝術、數字化、產業化之間的界限,喚醒和鏈接全國文化源,挖掘和宣傳好文化故事,借助科技與產業的力量,探索數字文化時代的更多可能。讓大眾在更多樣化的中國風作品中感受品牌文化與東方設計之美。
海納全球經驗,這場高端研討會打造了中國農業品牌國際名片!
東鄉縣做精美食產業助推品牌發展
中國農業“國際化”名片生成中……這場農業品牌高端研討會大幕將...
運城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入選“2022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
“銅川蘋果”“銅川大櫻桃”被認定為陜西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品牌化迎接豐收節
無錫市第三批十大農產品品牌出爐
710.28億元!五常大米品牌價值 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