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 2022-11-16 19:03
“這個白色的無花果是新品種,相比傳統的品種,甜度更高,還有一股奶香味。”7月26日,在仁壽縣寶馬鎮的一個農業基地內,不少家長正帶著孩子采摘無花果,感受勞動的快樂。

從蜿蜒的小路進入基地,只見山坡上處處是風景。小路兩旁的大樹枝繁葉茂,為炎熱的夏日帶來了一絲絲清涼,沿途的果園里碩果累累,大大的無花果掛滿枝頭,菜地里各種蔬菜次第成熟,藤架上的葫蘆更是充滿了田間意趣……優美的農業自然風光吸引了不少前來休閑體驗的游客。
“這個基地已經打造了20余年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希望呈現出富有鄉愁的景致,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50歲的業主朱紅均一一介紹,“4月有枇杷和櫻桃,5月有桃子,6月有李子,7月有無花果,蔬菜更是四季盡有,真正做到了四季有蔬果,全年有‘耍頭’。”

朱紅均于1997年下崗,由于她的丈夫非常熟悉農業領域,2001年,兩夫妻在寶馬鎮承包了一片荒山,發展生態休閑農業。
經過時間的沉淀后,當初的荒山早已大變樣,不僅“披”上了綠裝,還“裝”滿了產業,朱紅均親手種下的小樹苗,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也變成了參天大樹。如今,這片300余畝地的農業基地,年接待游客量達到7至8萬人次,不僅造福一方百姓,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更是成為了當地一處休閑農業旅游點。
“我在基地已經工作6年了,主要負責餐飲管理方面,每個月工資大概在5000元左右。”40歲的李小花是寶馬鎮本地人,在基地就業既離家近,還有不錯的收入,讓她非常滿意。
除了提供30余個不同的工作崗位外,基地還向周邊農戶收購優質的農產品,并建立了自己的畜禽養殖場,力求將最生態的食材送到游客的餐桌上。
“任何事物都離不開創新,基地的發展也是一樣。”朱紅均說,除了打造不同的景觀外,還大力研發特色菜品,常常在時令水果上“做文章”,比如水蜜桃蝦仁就深受游客喜愛。目前,基地正準備建造一個兒童戲水區,著眼夏日經濟謀發展。
“我們非常支持鼓勵業主來到寶馬‘投資’農業,我們也將立足區位優勢,依托農業基地,圍繞全鎮的特色花果資源,走‘農旅融合、一三互動’的發展之路,讓游客來了以后,有美景看,有美食品,有美宿住,有美物購。”仁壽縣寶馬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鎮還將繼續從單純的種果栽花到實現產業與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的深度融合,通過采摘游、研學游、體驗游等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助力鄉村振興。(仁壽縣委宣傳部供圖)
作者:郭僑 潘建勇
河北館陶“糧畫”繪出鄉村致富路
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 河北全面加強耕地用途管制
興業: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259個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農業農村部部署進一步做好“三秋”機械化生產
“豐收中國萬里行”走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活動在京圓滿落幕
做強現代農業 筑牢黑土糧倉——豐收節前,看吉林如何種好糧
丘北“多多農業”百香果產業助農增收“快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