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報 2022-12-07 18:05
“今年的良種訂單有所增加,我們得抓緊時間進行精選包衣。”9月14日下午,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麥社區大院內,社區黨支部書記巴桑一邊忙著驗糧,一邊有序組織包衣工作。大門外,還有幾輛滿載小麥的拖拉機正在排隊等候著。
克麥社區是山南市級良種繁育基地。2011年以來,克麥社區積極動員群眾發展良種繁育產業,2015年成立藏南谷地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良種繁育生產及銷售,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我們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產前、產中、產后進行技術指導。”山南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駐點技術員古桑卓瑪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們將對良種進行科學規范的精選包衣,再按訂單銷售給山南市沿江6個縣區和區內其他市地。
“我們社區的良種質量好,銷路也穩定。今年預計出售63萬余斤良種,總收入可以達到200余萬元。”巴桑介紹,雖然疫情給今年的“三秋”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群眾的糧食收成未受到影響,家家戶戶給良種包衣、出售良種的積極性依然高漲。
“良種的價格比普通小麥貴一倍多,今天我家也帶來了8000多斤小麥良種,準備全部包衣,到時候能賣個好價錢。”克麥社區科技特派員次仁旺頓笑得合不攏嘴,“我們現在衣食住行都不愁,還享受著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補貼等,生活越來越好了。”
為了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今年克麥社區以聯戶為單位,每戶安排一人,在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分批分次進行種子包衣,這樣既避免了人員聚集,又不耽誤農業生產。
在包衣工作現場,群眾陸陸續續把自家良種帶了過來,他們在熟練地完成揀選、包衣、裝袋、過稱、登記等各項流程后,便開著自家的拖拉機滿意地離開了。而社區“兩委”班子、“雙聯戶”戶長和黨員志愿者們則將一袋袋包過衣的小麥種子按照不同品種、分批次整齊碼放在一起。
“現如今,我們社區的良種繁育實現了翻、種、收全鏈條機械化,生產效率更高了,收入更有保障,即便遇到了災害等意外情況,也能‘旱澇保收’。”克麥社區居民邊巴說。
看著已經垛成小山的良種,巴桑又撥通了下一個“雙聯戶”戶長的電話,讓他組織好群眾,把良種趕快運到現場來。
黃平:免費發放2.07萬包種子 助力秋冬生產
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95% 從一粒種子看十年變遷
優中選優!黃石50余名種糧戶田間地頭看“種子選美”
子良鎮:油菜種子暖心田技術服務到農田
凌經球:“數字下田”——穩住“糧袋子”,鼓起“錢袋子”
新晃縣魚市鎮:免費發放油菜種子 助力鄉村振興
21種玫瑰雜交種子完成太空遨游回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