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 2022-12-05 17:21
原標題:“稻養蟹、水生金”的稻蟹種養模式獲豐收探索鄉村振興路 靈丘“吃螃蟹”成功
種水稻,對于地處雁門關以北的山西省靈丘縣趙北鄉龍王池村村民來說,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更讓村民驚奇的是,稻田里還養出了螃蟹這種一般被認為是生長在江南水鄉的動物。
今年以來,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鑫彭康農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趙北鄉地理、自然等資源優勢,在龍王池村打造水田種植養殖康旅基地,推廣稻蟹種養項目,探索出一條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龍王池村山好水好空氣好,擁有豐富的山泉水資源和濕地資源,植被原生態,風景獨特。今年,山西鑫彭康農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龍王池村進行實地考察論證,對該村山泉水質進行化驗,并確定在此地發展水田種養綜合項目。項目于今年5月動工,第一期種水稻約300畝、養蟹苗10萬只。
“稻蟹種養是一種新型的立體養殖模式,具備一田兩用、增質增效的優點,既能提升稻米品質,又能養蟹增收。”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稻田為螃蟹的生長發育提供仿生環境,田里的水草、害蟲等浮游生物是螃蟹的美食,保證了螃蟹的存活率和高品質,而螃蟹活動可以幫助稻田翻動土壤,排出的糞便也可以作為水稻的肥料,生產出優質的綠色大米,實現“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的農業高效生產目的。
今年中秋節期間,龍王池村迎來螃蟹大豐收,畝產蟹500斤,按每斤50元計算,畝產值25000元,總產值達750萬元,利潤375萬元。村民增收的同時,也滿足了全縣新鮮蟹類水產市場供應,填補了大同市域無蟹類水產養殖的空白。養蟹增收的同時,水稻也長勢喜人。今年,該村每畝稻田可生產有機稻米300公斤,按每斤15元計算,畝產值4500元,總產值135萬元,年利潤66萬元。
“稻養蟹、水生金”的稻蟹種養模式已成為趙北鄉強產業、促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個有力抓手。據悉,水田種植養殖康旅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后,可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50個,到2029年預計收益達到10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稻田+’模式,打造集農業、休閑、旅游、康養于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度假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趙北鄉黨委書記王瑞表示。
(2022年9月22日《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通訊員 苑捷)
瓜州縣玉米秸稈打捆促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
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
豐收節里話豐收丨夏糧實現增產 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
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中國 | 金黃是豐收的底色 祖國多地秋收忙
新疆特克斯縣音加爾村核桃喜豐收 農民采收忙
宿松:大豆喜豐收 農戶收割忙
朝陽市萬松山村辦實事惠民生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潭門漁港迎豐收“魚來魚往”交易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