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 2022-12-02 20:51
9月23日是農歷秋分。當日,重慶市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主會場——豐都縣包鸞鎮拉開帷幕。開幕式上舉行了農產品展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當地群眾通過曬特產、展民俗、演歌舞等方式,禮贊豐收、歌頌勞動,喜迎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始終致力于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在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為本的傳統。
會場外,471畝彩色水稻田景觀奪人眼球,水汽氤氳中,“百鳥朝鳳”造型和“豐收之都”文字格外秀美。彩色水稻田景觀選用了高產優質水稻品種,輔以市農科院自主培育的紫色稻、黃色稻種,在充分挖掘包鸞鎮歷史文化基礎上,用“鳳凰”“太陽”等元素,展現和美、吉祥、光明、熱烈等美好寓意,代表著廣大農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用稻谷堆成的山陵,展現倉廩實的意味,點出豐收主題。
會場內的氣氛則更加熱烈。盡管下著淅瀝小雨,但演職人員和觀演人員熱情不減,用《節節高》《川江號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熱情洋溢的歌舞、雜技表演,展示勞動之美、分享勞動之樂。同時,為了歌頌勞動者,豐都評選出了當地“十佳新農人”并現場進行表彰和頒獎,激勵廣大農民繼續用辛勤汗水創造豐收佳績。
展銷現場共設置展位54個,推介展示豐都栗子大米、麻辣雞、牛肉、龍眼等特色產品,并利用抖音直播平臺,邀請直播帶貨達人現場直播,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非遺項目展區內,“豐都麻辣雞塊”“仙家豆腐乳”“青龍茶”“茶園白酒”“長坡風蘿卜”等13個非遺項目并排展出;“木棒棰戲”“龍孔戲牛舞”“秦家鑼鼓”“龍河高臺獅舞”“石工號子”等5個非遺項目也輪番上陣表演,吸引觀展者們欣賞、體驗,充分展示了豐都獨特的民俗文化。
近年來,重慶農業產業取得長足發展。重慶堅決守住守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多措并舉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盤活利用撂荒地,依靠科技提單產,2021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092.8萬噸、創近13年新高;蔬菜產量2184萬噸,比2017年增加321萬噸;出欄生豬1806.8萬頭,時隔6年之后再次站上1800萬頭關口。與此同時,油料、家禽、草食牲畜、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在穩產保供基礎上,重慶持續推進1000個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帶農能力明顯增強,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到1557萬余畝,覆蓋90%以上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產業幫扶對脫貧和邊緣易致貧人口的貢獻率超過50%,1918個脫貧村實現集體經營性總收入1.67億元,村均8.7萬元。
連日來,重慶還有部分區縣舉行了慶祝活動,通過機械和人工收割稻谷表演、豐收歌舞、摸魚抓黃鱔、直播帶貨、特色農產品展銷等,共同營造慶祝鄉村豐收的美好氛圍,并把農產品轉化為農戶的收入。
2022年孝感(應城)農民豐收節、農村電商節23日舉行
搶雨施肥 搶時修枝 確保柑橘來年豐收
石家莊市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啟幕
又到了豐收的季節
“國寶與農耕文明”農民豐收節 (山西)主題展在忻州舉行
中國農民豐收節推薦讀物《稻花香里話豐年》即將出版
高標準建設 高質量保護(美麗中國·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①)
新季玉米豐收在望 后期價格以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