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6:25
民間有“一梨潤三秋”的說法,進入秋季,天氣開始轉涼,空氣也變得干燥起來。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感到口鼻干燥,咽喉腫痛,皮膚干澀、發緊、脫屑,大便干結等現象?
這其實是“燥邪”侵體所致,而梨清甜多汁,素有“天然礦泉水”、“白果之宗”的美譽,很適合秋季來補充體內的水分和營養元素。
今天就來看看“秋吃梨”會給你帶來哪些好處吧~
潤溫燥
梨水分含量可達90%以上,且能提供一定量的維生素C、鉀、鎂,有“天然礦泉水”之稱,可謂潤燥佳品。
但梨子本身偏涼,對溫燥的人非常適合,但不適宜潤“涼燥”。

“溫燥”發生在初秋,干燥的癥狀偏重,會有口干舌燥、舌邊尖紅、心煩等表現;“涼燥”常見于深秋,除了干燥外,還會有流鼻涕、晨起噴嚏連連等情況。
潤腸通便
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顯示,梨的膳食纖維含量在3%左右,個別品種能到6%、9%。
吃梨的時候能感受到那種硬渣的感覺,這就是梨果實中特有的一種叫“石細胞”的結構,其主要成分是木質素,是不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可以通過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抗氧化
梨含有綠原酸、熊果苷、表兒茶素、原花青素等豐富的酚類物質,具有抗過氧化的作用;又富含甲基化的酚酸,其能更好的幫助代謝酚類物質,提高吸收利用率。
梨,生吃、熟吃有不同,看你適合哪種?
《本草通玄》對生吃、熟吃梨的不同功效做了簡明扼要的歸納:“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也就是說,生吃梨子,清六腑的熱氣;熟吃梨子,滋陰養五臟。
生吃清熱力更強
梨是一種寒涼的水果,生吃清甜爽口,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它能幫助清除燥熱,改善身熱煩渴、咽喉干痛、口鼻干而呼吸覺熱等情況。
但由于新鮮的梨偏寒涼,脾胃偏寒、大便軟爛的人,不適宜過多食用。

熟吃養陰效果更佳
新鮮的梨偏寒涼,那么可以把梨燉煮成湯、或者隔水蒸熟后食用,這樣梨的寒涼之性就會有所下降,又能滋陰潤肺、緩解咳嗽的好處。但依然要注意,脾胃虛弱或體寒的人盡量少吃梨。?

【小吊梨湯】
【做法】黃芪2~3片加水泡半小時,然后放入雪花梨1個、銀耳2~3朵、百合7~8片,燉煮半小時。這是2~3人份的量,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加減。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加入桂圓調和梨湯涼性。
【好處】梨湯偏涼,針對中老年人多有慢性咳嗽、氣短、咽干口渴的情況,在梨湯中加入黃芪,可以潤肺補脾;加入百合、銀耳,增強梨湯潤肺的效果。
【注意】梨皮具有潤肺消風的作用,所以煮梨湯時不要去皮。愛上火的人不宜吃黃芪。
梨皮也是寶,千萬別扔
梨果皮中的酚類物質含量在比果肉中更高,去皮可導致總酚類物質含量下降25%。此外,梨皮自古以來就是入藥用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藥用價值更勝于梨肉!所以吃梨的時候,皮不要扔掉。
姜棗梨皮湯,散寒
【做法】大棗5個、生姜3片、梨皮適量,將它們一起放入茶杯中泡水代茶飲,堅持服用。大棗、生姜具有很好的益氣、散寒、健脾胃的作用,尤其適用于手腳發涼、嗓子干燥、脾胃不好的人群飲用。

二根梨皮水,清熱
【做法】鮮蘆根30克、鮮白茅根30克,共同放入鍋中,加水后用大火燒開,小火煎煮10分鐘,隨后再加入梨皮60克泡水。
蘆根清熱瀉火、生津止嘔;茅根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搭配上梨皮,適合秋季口干、咽癢、咳嗽痰多的人群服用。

枇杷梨皮飲,止咳
【做法】取適量梨皮和6克枇杷葉,泡茶或煮水代茶飲即可。
枇杷葉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將其與梨皮搭配止咳效果更好,但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長期飲用。

2022年“三秋”機械化作業服務價格和成本變化趨勢調查報告
農業農村部召開三秋農業生產推進會強調 毫不放松抓好秋管秋收 ...
快看!機械化作業繪就三秋“豐”景
新型農機助力定西“三秋”農機化生產
秋到碭山,梨果滿園......
2022年“三秋”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鳳陽召開農機深翻及“三秋”工作動員會
農業農村部部署進一步做好“三秋”機械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