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7:01
金秋九月,稻花飄香,掩映在群山深處的臺江縣施洞鎮稻魚共作試點基地內稻浪翻滾,流水潺潺的水田里魚兒成群、稻谷飄香,勾勒出一幅魚稻相依、和諧共生的畫卷。
今年來,臺江縣施洞鎮依托當地生態優勢,明確“稻+魚”產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布局生態漁業與優質稻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高密度養魚業,引導群眾發展傳統稻魚綜合種養,推進“稻+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田兩用,推動稻魚“融合發展”?
走進臺江縣施洞鎮偏寨村,層層稻田化身金色海洋,幾塊相連的稻田里,掛著“稻魚共作試點項目”的牌子,明確標注負責人、畝數、職責等內容。?
為高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在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防止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的基礎上,施洞鎮積極探索稻魚綜合種養新模式,推進產業振興。?

臺江縣施洞鎮偏寨村稻魚共作試點項目基地
“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我們通過硬化田坎,修建機耕道和灌溉水渠,解決田坎滲水、運輸條件和稻田水源等問題,為發展‘稻+魚’產業打下堅實基礎。”偏寨村黨支部書記邰豪杰介紹,“我們篩選出適合本地自然條件的優質稻中浙優8號、華浙優210、宜香2115和清福鯉、呆鯉、無鱗鯉和甲魚等優質品種進行種養殖,推動稻魚產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該鎮在良田、小河、巴拉河等村寨推廣優質稻種植面積共4820畝,投放稻魚20余萬尾。以稻促魚、以魚保稻、互利共生的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漁糧共贏、群眾增收”的目標。?
科學布局,建設稻魚“生態之地”?
稻魚共作試點項目旁的溝渠流水連綿不斷,引水管連接的另一頭是幾個矗立于田間的高密度養魚池。?
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施洞鎮選取水資源豐富的區域作為稻魚共作試點項目建設,修建高密度養魚池6個,養殖各類魚種共2萬余斤。
高密度養魚池利用圓形養殖池水體旋轉流動的作用,將水產養殖的糞污收集到池底中心,通過水流排入稻田,作為水稻生長的生物肥料。同時,借鑒“青田模式”在稻田中開挖“十字”型魚溝,以增加魚類活動場所和養殖水體提升稻魚產量。

臺江縣施洞鎮偏寨村稻魚共作試點項目基地內的優質稻中浙優8號
該鎮黨委書記楊平介紹,“利用鄉村振興特色田園建設資金18.5萬元修建了10畝‘稻田高位池’稻魚共作生態養殖示范點,將稻漁綜合種養與新型改良高位池有機結合,持續做大做強‘稻+魚’產業。”
為保證“稻+魚”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基地依托貴州盛禾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為試點項目送去“生態稻魚”養殖技術要領,提升群眾的科學養殖本領。?
“結合偏寨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將試點區域打造成縣級稻魚綜合種養現場觀摩點,按照‘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稻魚共生’產業模式,積極發展稻魚新業態經營方式,將‘稻魚+紅色偏寨’‘稻魚+休閑觀光旅游’等打造為農文旅一體化發展之地。”楊平說道。?
黨社聯建,助力稻魚“產銷暢通”?
產業發展起來了,怎么銷售出去?“只有抱團發展,才能提升我們產品的競爭力。”邰豪杰召集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和村民們一起商議后,決定成立偏寨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由合作社為養殖、種植戶提供銷售渠道和銷售指導,發揮其在產供銷的市場主體作用,充分調動群眾種養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臺江縣施洞鎮偏寨村稻魚共作試點項目基地內的休閑步道
同時,結合縣委縣政府“2+2+1”產業發展定位,選取優質稻種植,帶動群眾發展稻魚產業。生產全過程由合作社統一管護,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解決群眾后顧之憂。?
此外,利用紅色偏寨影響力,打造成“偏寨”牌品牌推向市場銷售,銷售收入由合作社、農戶按比例進行分配,促進稻魚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每個高位桶每年可產成魚6000余斤,產值10萬余元,每畝稻田每年可產稻魚300余斤,產值1萬元,預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6萬以上。”邰豪杰欣喜道。
來源? 天眼新聞
湛江市領導到遂溪縣開展預制菜產業調研
【喜迎二十大 在希望的田野上】富民增收產業旺 美麗鄉村煥新顏
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鄉村振興一線探訪)
浙江省淳安縣王阜鄉發展菊花種植助農增收致富
和龍:“小桑黃”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大產業”
寧夏:做好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參“入食”進程加速 實現全產業鏈增值
河南省現代奶業高質量發展暨飼草產業高峰論壇在鄭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