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 2022-12-02 23:56
金秋九月,新疆農業生產進入農忙時節,各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誤農時推進秋收、秋種、秋管各項工作,“三秋”農業生產形勢喜人,全年農業豐收在即。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全區玉米、棉花等主要在田作物長勢良好,玉米已大面積開鐮收獲,棉花即將進入收獲期,拖拉機、采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小麥播種機等主要農業機械檢修調試完畢,跨區作業準備充分,能夠滿足“三秋”生產需求。
農機準備充足 秋收保障有力
9月下旬以來,天山南北色彩斑斕,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人景象。
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五號渠鄉四號渠村,滿地黃澄澄的玉米成了時下最亮麗的風景。玉米收割機在田間忙碌,摘穗、剝皮、秸稈粉碎,一次性完成收獲作業,機械化收割大大縮短了采收時間,實現了節本增效。
“2022年我們種植了高產玉米,采用節水滴灌種植模式,畝均產量達1.2噸左右,實現畝均增收100余元。”焉耆合勝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先生高興地說,在大型收割機的幫助下,兩天就能完成玉米收獲,減少了人工還節約了成本。
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綽霍爾鎮博孜墩村的水稻也迎來豐收季,水稻收割機在一片片金黃色的稻浪中來回穿梭,繪就了一幅唯美的豐收圖景。
秋季是農機作業的高峰期,近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對統籌做好秋季農機化生產和農機安全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及時發布棉花、玉米收獲機具供需、收種時間等信息,組織各糧棉主產縣提前制定工作預案,全面做好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和農機裝備的調試準備,確保農作物顆粒歸倉,確保全年農業豐收。
截至目前,全區已檢修各類農業機械39.59萬臺套,投入“三秋”生產的29.24萬臺套。全區已收獲秋糧作物500余萬畝,同比增加30余萬畝。其中,玉米面積占比超過90%,大豆、薯類等作物收獲面積均高于2021年同期。
做好收獲期管理 確保全年豐收
眼下,新疆棉花陸續進入成熟期,也到了決定棉花收成的關鍵階段。
連日來,新疆烏蘇市各鄉鎮棉農使用大型植保機械開展棉花脫葉劑噴灑作業,噴藥質量大幅提升,保障了增產增收。“科學合理使用脫葉劑,能夠提高棉花落葉效果,有利于提高棉花機械化采收時的采凈率,對提升棉花質量非常關鍵。” 新疆烏蘇市車排子鎮葦湖村村民張成江說,2022年,棉農們提前準備好設備和藥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科學高效開展噴灑作業,為棉花機械化采收打好基礎。
近期,新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抓“秋管”,確保秋作物穩產保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建工作組,開展分類指導和技術服務,因地制宜推行玉米適當晚收等措施,提高產量和質量。同時積極指導各地抓好脫葉劑噴施,規范提升采棉機標準化作業水平,加大棉花“新舊三絲”管理力度,從源頭上提升棉花生產質量。此外,集中開展農業保生產視頻調度,對各地實施點對點調度指導,協調解決“三秋”生產用工、澆灌水、種苗、田管和采收等關鍵環節問題,積極落實各項防災減災措施,為奪取全年農業大豐收保駕護航。
目前,新疆在做好秋季在田作物田管的同時,已完成機械耕整地面積588.99萬畝,完成牧草機械化收獲963.23萬噸,7000余臺采棉機檢修調試完成,陸續投入棉花采收作業。
不誤農時抓生產 夯實明年豐收基礎
冬麥的關鍵在冬前。隨著天氣轉涼,新疆拜城縣的冬小麥已經進入適播期。近期,新疆拜城縣米吉克鄉亞闊坦村的小麥田里,小麥施肥播種一體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旋耕、播種,一派繁忙景象。
為了夯實來年糧食安全基礎,新疆拜城縣科學調整種植計劃,充分挖掘有種植潛力的地塊,將冬小麥種足、種好,全力確保冬小麥能播盡播、應種盡種,面積穩定。
“我們村2022年冬小麥播種面積為3100畝,預計10月前可完成播種工作。”亞闊坦村村委會主任艾先生說。
2022年,新疆已下達2023年度冬小麥生產約束性目標任務1275萬畝,較上年增加75萬畝,進一步壓實了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夯實了明年糧食穩產豐收基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還召開全區推進“三秋”農業生產視頻會議,開展了冬小麥播種技術專題培訓,要求各地及早落實冬小麥種子等農資和播種機械調運儲備,確保冬小麥播種任務圓滿完成。
目前,新疆冬小麥播種工作已由北向南陸續展開,預計10月下旬結束。全區(地方)已播種冬小麥72萬畝。
與此同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正有序推進在田蔬菜采收上市和設施蔬菜生產工作,確保蔬菜生產穩定、供應充足。目前,全區在田鮮食蔬菜面積150余萬畝,大白菜、胡蘿卜、恰瑪古等冬儲菜種植面積已超100萬畝,實際面積超過計劃面積,為全區冬季蔬菜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浙江常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丘北天星:瓜果飄香豐收季 群眾笑開顏
裴李崗:“豐收圖景”在更新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新疆沙灣:紅紅火火迎豐收
新疆:“三秋”進展順利 全年豐收在即
豐收中國 五彩之秋 | 宣化葡萄迎豐收 特色種植結碩果
抓魚燒魚慶豐收 廣西融水苗胞載歌載舞助推鄉村振興
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迎糧食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