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22:20
金秋,山東省威海市經開區崮山鎮邵家莊村的果農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節——無花果豐收了,經開區又利用第六屆文旅惠民消費季發放無花果采摘消費券,中秋假期第一天就接待300多人,日常周末也能接待200多人。與之不遠的泊于鎮海西頭村,采摘游客也是絡繹不絕……農村是城市成長興業的基石,走進田間地頭、村頭巷尾,農民的真實生活讓人看到時代發展留下的“幸福印跡”。

正在采摘無花果的村民
金苗+金果,“玻璃瓶”里長出“網紅村”
“再晚來一會兒,你們就遇不到我啦!”中秋過后,筆者來到邵家莊村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邵天成正準備出門。對于他來說,這個季節既要顧著無花果,又放心不下那些長在“玻璃瓶”里的“金苗苗”。“金苗苗”的實驗還在進行中,來年春天的“收成”還靠著它呢!
邵天成口中的“金苗苗”是脫毒地瓜苗,是和威海農科院合作從實驗室的“玻璃瓶”里培育出來的,經歷了莖尖剝離、分子檢測、血清檢測、巴西牽牛嫁接檢測等重重“關卡”后,比起普通地瓜苗長勢和品相更好,產量也更高。
“市農科院培育出脫毒試管苗后,由我們村實驗室進行組培快繁,然后進入溫室大棚,在嚴格防病毒再侵染措施下大量繁殖。”聊起地瓜苗,邵天成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病蟲害、種性退化、產品品質退化是困擾太多農戶的問題。脫毒地瓜苗將這個問題從“根”上解決了。邵家莊也由此“轉身”,從“賣瓜”到“賣苗”,賣成了鎮上的產業“王牌”,也賣成了經開區的“網紅村”。

邵家莊村的甘薯脫毒種苗組培快繁實驗室
如果說地瓜苗是邵家莊村的“金苗苗”,那么無花果則是該村的“金果子”。村里家家戶戶都種無花果,種植面積達到700多畝。2019年起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經開區重點農業示范園落戶該村,示范園占地600畝,其中無花果占地460畝。當年,村里成立摩天嶺無花果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120多畝土地,并打造了現代標準化無花果園,從單家單戶的種植轉為規模種植。

游客在采摘園品嘗無花果
果樹“金花”,產業帶風景正好
2022年8月28日清晨5時,一個由兩輛貨車和一輛公交車組成的小型車隊從經開區泊于鎮海西頭村緩緩駛出。這是經開區“果農專車”運營的第一天,40多名村民搭上“順風車”進城“淘金”。
海西頭村位于經開區和榮成交界處,算是經開區最東南的一個村。靠海吃海,這里的漁民多以打漁為生。除此之外,便是種植無花果。長期以來,果農進城最大的難題便是交通。“果農專車”的開通對廣大果農來講無疑是一大福音。只不過,如今村民的福音不止于此。
2008年開始,威海經開區管委倡導發展無花果特色農業,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如今,果農種無花果每畝地補貼500元。2011年7月,村里成立合作社,由黨支部領辦,率先“入社”的50多名社員成為最早一批“靠海吃果”的人,并且嘗到了甜頭。2021年,合作社開始建無花果干加工車間,利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一次性可以加工2噸鮮果。在廠子里幫忙的村民,一年收入能達到5萬-6萬元。

海西頭村無花果采摘園
在經開區打造無花果觀光采摘產業帶的機遇下,泊于家村黨支部于2011年起,從村民手中流轉荒灘地150余畝,建起了無花果、蔬菜、生姜果蔬大棚,按照標準化和無公害要求生產管理,并逐步建成了集采摘、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大型精品果蔬采摘園區,村集體因此每年增收90多萬元,成為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
時尚好禮,幸福大道未來可期
“甘薯脫毒種苗市場大得很,光在威海每年就有3.5億株的種苗需求。”在脫毒地瓜苗打出名氣之后,邵天成心里便有了村民幸福新圖景,“鎮上正打算成立一家種苗生產銷售公司,我們還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爭取明年繁育甘薯脫毒種苗突破600萬株。”他告訴筆者,目前邵家莊和周邊幾個村聯起手來,每年可繁育甘薯脫毒種苗500萬株,增加村經濟收入50多萬元。由此帶動該村甘薯種植、貯藏、加工業也蓬勃發展起來,產品除國內銷售,還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雖然成績已然很了不起,他自己的評價卻是“剛剛開始”。

村民在地瓜苗圃忙碌
除了脫毒地瓜苗,無花果產業也早已上了臺階。邵家莊村2019年起引進摩天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針對無花果初級加工,2020年又引進一臺氣調鎖鮮機解決鮮果難儲運的問題,無花果八到八分半熟可以延長儲存3-5天,全程冷鏈可以儲存15天。
“今年準備建20畝的恒溫大棚種植無花果,保證一年四季有果。”海西頭村也不甘示弱,村里的冷鏈加工廠去年一共收了600多噸鮮果。村里的加工車間一天可以加工果干3000斤,去年一共有100噸鮮果被制成了果干。“品相好的賣到大城市,單果可以合到4塊多錢,收益相當可觀。”

經過真空冷凍干燥技術制成的無花果干
地瓜、無花果以及越來越多的農副產品成功“升級”,成為“代言”威海的“時尚好禮”。在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來自經開區的農業農村風光、農副產品視頻不斷創造高點擊率,其熱度不亞于懷舊類短視頻。

邵家莊村舊村舊貌

綜合整治后煥然一新的邵家莊村
曾經的威海經開區,鄉村何嘗不像一些短視頻平臺里的懷舊內容一樣,破舊、貧窮、土里(海里)刨食……還是那片海,還是那片地,只不過30年后,那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海域和土地,正給人越來越踏實的幸福感,幸福大道正越走越寬,未來可期……(李延偉)
編輯:孫朝陽
監審:卜慶鵬
聲明:該賬號所發布內容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原創文章相關權益歸作者所有,會標注作者信息;授權原創文章相關權益歸作者和數字鄉村頻道聯合所有;供稿文章會標注供稿單位、作者和版權信息;轉載文章會標注來源。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和供稿單位觀點,不代表數字鄉村頻道的立場及觀點。數字鄉村頻道供稿郵箱:ishuzixiangcun@163.com。
垛田龍香芋豐收時
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丨耿莊橋鎮舉辦菊花采摘比賽
河南林州市:鋪就幸福路 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這十年?生態建設|天祝:生態移民“移”出幸福生活
廣西興安:奏響鄉村振興“豐收曲”
盼豐收,更盼年輕人接過中國農業的接力棒
稻花香里迎盛會 巾幗花式慶豐收
[二十大代表風采]劉桂珍:為民紓困最幸福